李时珍巨著《本草纲目》最佳版本惊现京城!
李时珍巨著《本草纲目》最佳版本惊现京城!
《本草纲目》作为中国医学史上的瑰宝,其版本众多,其中张绍棠味古斋本因其精良的刻印和严谨的校勘而被誉为最佳版本。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一版本的历史背景、版本特点及其在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021年8月1日晚,北京伍伦2021春季拍卖会上,备受瞩目的国家珍贵古籍金陵版《本草纲目》以人民币1150万成交,创造了明版书拍卖世界纪录!
时光流转,3年后的同一个地方,同一家拍卖公司,再次上拍《本草纲目》版本。
在卷帙浩繁的中医古籍之中,《本草纲目》仿若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尽情绽放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而其中的张绍棠味古斋本,更是凭借其独有的魅力与超凡的品质,在这部医学巨著的传承历程中树立起一座意义非凡的里程碑。
合肥张氏与《本草纲目》的渊源可追溯至晚清时期。合肥张家乃是清初桐城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后裔,彼时已然是累世望族,更是有着“合肥首富”的美誉。
他们与李鸿章家族世代联姻,张绍棠迎娶了李鸿章的大妹玉英,关系亲上加亲。张家财资丰厚,李鸿章兄弟曾仰赖张家的周济,甚至连婚事的操办都离不开张家的资助。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张氏子弟纷纷投身淮军,张绍棠这位一代名医也成为了早期团练的首领。待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后,张绍棠荣耀归乡,在担任李鸿章幕府、记名提督的闲暇之余,还倾心于校刊医术著作,《本草纲目》便是其中之一。
《本草纲目》的编纂者李时珍,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中国学者。他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与父亲皆为名医,父亲还曾在太医院任职。然而,李时珍在科举之途上却并不顺遂,虽然他十四岁便通过了童生试,但在乡试中却屡屡落榜。
不过,他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涉猎极为广泛,这为他日后从医以及编撰《本草纲目》筑牢了坚实根基。
在当时的医学大环境下,前代的本草著作存在诸多弊端。从《神农本草经》起,药物分类就存有缺陷,受服食丹药风气的影响,有毒的朱砂竟被列为上品。后续的本草著作虽不断进行补充,但直至李时珍所处的时代,仍然处于混乱状态,在药物分类、记载、功用收录等方面都差强人意,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李时珍毅然决然地想要改变这一局面,他在楚王府和太医院的任职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珍贵的本草文献。经过对这些文献不足的分析,他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进行文献查阅与田野调查,历经二十七年才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撰工作,并且进行了多次修订。
lot.038 清光绪 张氏味古斋刻本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图三卷
《本草纲目拾遗》十卷
《本草万方针线》八卷
《奇经八脉考》二卷
材质 纸本
清刻本 4函48册
尺寸:17.5×27.5cm
估价:RMB 120,000
拍卖日期:2024-09-20
北京伍伦2024年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光绪合肥张绍棠味古斋刻本,其文字参校江西本、钱蔚起本二系,药图依钱本改绘,附有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为清末以来的通行本,称为“张本”或“合肥本”,医学界公认其为《本草纲目》最佳版本。全书凡五十二卷、拾遗十卷,附万方针线、脉络奇经考,为李时珍著作最完整本。
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均以此味古斋本为底本校定。合肥张氏是清初桐城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后人,累世望族,晚清时为“合肥首富”,与李鸿章家族世代姻亲。中有一册白纸配本。
《本草纲目》全书共五十二卷,达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收录药物1892种,附方11096篇,插图1109幅。其内容极为丰富,从序例到百病主治药,再到详细的药物记载,条理清晰,涵盖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中药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它不仅在中医本草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是世界科技史上的璀璨巨著。
从版本的发展脉络来看,《本草纲目》版本繁多。1593年的金陵本是最早的版本;1603年的江西本刻印精美,虽改正了金陵本的一些错误,但也产生了新的错误;1606年的湖北本等是依照江西本进行翻刻;1640年的钱蔚起本对江西本进行了校勘并重新绘制;1655年的太和堂本是在钱蔚起本的原版基础上经过校勘而成;张云中校订本也有其独特之处。直至1885年,合肥张绍棠的味古斋出版了重校刊本。
张绍棠味古斋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刻印的精良程度。它直接汲取了钱蔚起本、太和堂本、张云中校订本以及张朝瞒本的校勘成果,纠正了大量错误。药图依照钱本进行改绘,还附带有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这使其成为了清末以来的通行版本,被称为“张本”或“合肥本”。
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均以味古斋本为底本进行断读标点、矫正错字,其影响深远,堪称历代刊刻最精之本。
《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堪称“古代最完美的分类法”。它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对药物进行编排,先划分16部,再细分60目,这种分类体系能够清晰地呈现药物的相似特征和亲缘关系,科学的药物分类法也由此应运而生。同时,它借鉴了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中的“纲目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纲”和“目”标准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此外,中国古代类书分类体系的传承也为李时珍的分类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海外,《本草纲目》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陵版”传入日本后,受到德川家康的高度珍视,日本学者林道春对其极为推崇,在江户时代研究此书形成热潮,进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本草学,它在日本的医学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欧洲,从波兰籍耶稣会士卜弥格的《中国植物志》开始,《本草纲目》引起了欧洲学者的关注,俄国医师布米希德的研究也推动了它在俄国的传播。如今,《本草纲目》拥有多种外文译本,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本草纲目》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无可取代。它不仅是明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体现了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达尔文对其高度赞誉,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受欢迎、影响力最大的中医古籍之一。
张绍棠味古斋本《本草纲目》,以其版本最精、刊印最精良、保存最完好、是李时珍著作最完整版本的特点,承载着《本草纲目》光辉的历史与伟大的成就。它是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科学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从它的诞生、发展到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无一不彰显出这部巨著的博大精深。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为人类的健康与文明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张绍棠味古斋本《本草纲目》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中医药学的经典之作,更是全人类的瑰宝。我们应深入研究、传承和发扬其中的精华,让它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和文化交流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对先辈智慧的最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