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患者进食安全及吞咽康复指南
脑中风患者进食安全及吞咽康复指南
【學習重點】
吞嚥困難為腦中風常見之後遺症,了解吞嚥困難帶來的風險。
根據統計,腦中風病人有5成的機率會發生吞嚥困難,一旦出現吞嚥困難,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體重減輕、脫水等症狀。
吞嚥困難的病人,進食時應避免稀稠混合的食物、咀嚼會出水的食物、容易碎成小片或顆粒的食物。
口腔運動包含:頭頸運動、鼓腮運動、嘴唇運動、舌頭伸展運動、下頷阻力運動。
一、腦中風常見後遺症-吞嚥困難
統計約有近5成的中風病人會發生吞嚥困難,一旦出現吞嚥困難,容易造成體重減輕、營養不良和脫水的情形,同時病人可能會發生吸入性肺炎,為避免發生此現象,經復健科師、耳鼻喉頭頸部醫師、語言治療師評估後,透過儀器和影像檢查來確認吞嚥狀況,並制訂執行口腔運動訓練計畫,以提升病人咀嚼及吞嚥功能,進而減少吸入性肺炎風險。
希望您及家屬能學習並正確執行口腔運動訓練,以改善吞嚥功能,並養成正確的進食習慣,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腦中風吞嚥困難病人需注意以下三個注意事項:
口腔清潔
口腔運動訓練
- 安全進食
二、口腔清潔的重要性
- 三餐飯後進行口腔清潔,可有效降低細菌感染肺部及呼吸道的風險。
圖片取自:https://zh-tw.ac-illust.com/
- 若您有鼻胃管留置,仍需要進行口腔清潔,建議可使用海綿牙刷搭配漱口水使用。
三、進食時注意事項
- 進食時的姿勢:在無禁忌下,讓病人的身體保持直立,並且使臀部與軀幹成約90度角後,將頸部微屈、儘量靠近胸前,減緩食糰通過的速率,進食後採坐姿30分鐘,以減少食物逆流情形。
圖片取自:https://zh-tw.ac-illust.com/
減少環境干擾:維持進餐環境安靜,將注意力集中在進食上。
不看電視
- 不交談
使用正確餐具
安全餵食:進食時請您少量多餐,小口進食。比起一日三次大份量的進食,少量多餐可以吃得更有效率,於餐後檢查口腔有沒有殘留食物。
吞嚥困難者應注意和小心的食物
稀稠混合質地食物(如八寶粥、泡飯、稀飯)。
咀嚼時會出水、果汁的食物(如西瓜、葡萄)。
易碎成小片或粒狀的食物(如布丁、蒸蛋)。
- 若有咀嚼上的困難可嘗試質地軟的食物。
豆腐 香蕉 地瓜
若食物太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軟化食物
選擇軟質疏菜。
軟化蔬菜,如:冷凍法燉悶法。
- 善用工具處理硬質蔬菜,如:食物剪、攪碎機。
四、口腔運動方法
頭頸運動
活動頸部前、後肌肉:慢的抬頭→低頭,如圖一、二。
圖一 圖二
- 活動頸部左側、右側肌肉:緩慢的往左側轉,再往右側轉,如圖三、四。
圖三 圖四
鼓腮運動
訓練嘴唇及臉頰肌肉。
雙唇噘起像吹氣球般的姿勢,如圖五。
圖五
單側的鼓腮–左側,如圖六;右側,如圖七。
每次鼓起維持5秒鐘,共重複10次。
圖六 圖七
嘴唇運動
嘴唇橫向及往前的伸展。
發出「一」的聲音,如圖八。
發出「ㄨ」的聲音,如圖九。
重複發出「一」、「ㄨ」,共5次。
圖八 圖九
舌頭伸展運動
舌頭前後的伸展運動。
將舌頭往左伸展,如圖十。
將舌頭往右伸展,如圖十一。
重複左、右伸展,共10次。
圖十 圖十一
下頷阻力運動
手握拳放到下巴,下巴維持內縮。
下巴內縮時間持續五秒後休息,重複練習十次,如圖十二。
圖十二
五、結論
讓每一次安全且完整的吞嚥都變成一次復健訓練,將可增進您吞嚥的能力。透過精準的吞嚥評估、持續且有效的口腔運動訓練,可以協助您安全的進食,並避免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同時早日恢復原有的日常生活功能。
六、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進食、吞嚥困難照護及指導方案指引手冊。https://www.mohw.gov.tw/dl-58240-7db4bf9c-5cc7-430a-841e-1760d967e21b.html
Christmas, C., & Rogus-Pulia, N. (2019). Swallowing disorders in the older pop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67(12), 2643-2649.https://doi.org/10.1111/jgs.16137
Thiyagalingam, S., Kulinski, A. E., Thorsteinsdottir, B., Shindelar, K. L., & Takahashi, P. Y. (2021). Dysphagia in older adult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96(2), 488-497.https://doi.org/10.1007/s00455-018-09973-6
Wilkinson, J. M., Codipilly, D. C., & Wilfahrt, R. P. (2021). Dysphagia: Evaluation an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103(2), 97-106.https://doi.org/10.1016/B978-0-323-56930-9.00007-3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卫生福利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