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国超10万人研究发现,单身比已婚抑郁风险更高
7国超10万人研究发现,单身比已婚抑郁风险更高
一项基于7个国家超过10万人的研究发现,单身人士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比已婚人士高80%,特别是男性和高学历未婚人士的抑郁风险更高。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归因法,对美国、英国、墨西哥、爱尔兰、中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7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婚姻状态与抑郁具有显著的因果关联。
研究背景与方法
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的全球第二大疾病,全球约有3.5亿人正在被抑郁症折磨,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达5400万人。目前,抑郁症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早期疾病预防在降低抑郁症负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归因法,对美国、英国、墨西哥、爱尔兰、中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7个国家相关公共卫生部门采集的人群调查队列进行了深度分析。这些队列包括106556名参与者(经过加权计算涵盖约5.41亿成年人),其中5个国家队列的随访时间在4~18年之间。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与已婚相比,未婚、离异/分居(事实性单身)或鳏寡等单身人群的抑郁风险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其发生抑郁的重要中介因素。其中,每月饮酒次数超过5次,抑郁风险会显著上升。
研究还发现,国家、性别和学历等因素均会影响抑郁和婚姻的因果关系。美、英等西方国家单身人群的抑郁风险高于中、韩等东方国家。研究者认为,这或与对待负面情绪时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关。
研究数据还表明,单身人群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抑郁。此外,高学历未婚人群抑郁发病的风险显著高于低学历人群。
专家评价
《自然—人类行为》期刊责任编辑Charlotte Payne 博士评价说:“这项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利用人工智能因果推断和不同设计的跨国大数据,把长期存在争议的婚姻对精神健康的保护作用从公共卫生的群体水平上作出了定论。”
审稿人普遍认为,该论文从跨国横断面到近20年随访纵向研究设计严谨、系统,为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跨国大数据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提供了一个范例。
研究意义
研究团队表示,这项研究表明文化和社会经济等背景在抑郁症防治中的重要性,这为全球抑郁症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心理健康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婚姻状态、文化背景、性别和教育程度等多重因素,以更有效地应对抑郁症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除婚姻外,研究团队还发现肥胖是抑郁症的另一个主要风险因素,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下一步,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队列随访研究,结合生理、生化等指标,构建识别肥胖人群中的抑郁症高风险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