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茶会 如何善用其心
静心茶会 如何善用其心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重重,渴望找到内心的宁静。静心茶会作为一种结合禅修与茶道的修行方式,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过程,帮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达到心灵的平和与觉醒。本文将详细介绍静心茶会的具体实践方法,以及如何在喝茶、泡茶和举办茶会的过程中善用其心,开启生命内在的智慧。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放松成为许多人的追求。禅茶作为一种结合禅修与茶道的修行方式,有助于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静心茶会”就是专为忙碌的现代人量身打造的禅茶体验,通过静心共饮三杯茶,感恩万物,体会缘起,训练专注,培养觉知,开启生命内在的智慧。
如何在静心茶会中,体悟禅的智慧,体会当下这颗清清明明的心,这就需要我们在茶会中善用其心。
茶会前的调身、调息、调心
01. 调身
静心茶会或是盘腿坐,或是正常坐姿,无论是哪种姿势,我们身体可做如下调整。
脊梁正直:身体不要前倾后仰,左右摇摆,也不能靠着什么。我们可以观想每节脊柱像积木那样,一块叠着一块,直立但没有具体的用力点。
两肩平展:不要往前卷,也不要高低不平,或前后倾斜, 感觉是在一节节直立的脊柱上,
安放了一根水平方向的横梁,挂住整个身体。
头正颈立:头是通过脖颈安放在肩上,脖颈首先要直,头本身也要端正,不能俯仰,也不能歪斜。
我们调身的重点就是纠正姿势, 原则是松沉、自然、舒服,不必刻意用力,更不要僵硬。
02. 调息
我们可以先做三个深呼吸,慢慢地通过鼻子吸气,感觉气息进入到肺部底部,然后逐渐填满你的肺部。然后,慢慢地通过鼻子或嘴巴呼气,让腹部自然回缩,想象自己正在将身体的紧张和压力排出体外。在进行了几次深呼吸后,回到自然的呼吸节奏。
03. 调心
我们不断对呼吸进行调整,让心专注于此,觉察呼吸的长与短。呼吸长的时候,知道呼吸长;呼吸短的时候,知道呼吸短。当下的呼吸是什么状态,你就觉知这是什么状态。我们的呼吸慢慢变得悠长,不断放松、放下、放空,我们的心也开始安静下来。
静心茶会的三种用心
1.喝茶的用心
'禅茶一味”的喝茶,关注点不只在茶上,而是要带着正念,让喝茶回归本来状态。
喝茶只是单纯地喝茶,没有任何分别、评判、抗拒、 贪著,重点是去体会那颗能吃茶的、清清明明的心。
当我们端起茶杯的这一刻,把心放在茶上,用心感受嘴唇与茶杯接触时一瞬间的感觉。随着吸气把茶汤吸入口腔,小口慢慢喝,可以让茶汤在口腔中停留片刻,随着呼气把茶汤输送到身体的每个地方。
我们对喝茶所产生的各种感受,都能够保持清清楚楚,用一种放松的心、开放的心去感受当下的这一切,但不做评判,只是感受当下的一切,对当下的一切保持清楚的心灵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帮助我们导向生命觉醒的关键因素。
当我们带着专注、觉知去喝茶,就是在训练一种禅的智慧,训练一颗禅的心。它能帮助我们开启生命内在智慧,唤醒我们本来清净的心。
02.泡茶的用心
万物有各自的缘起,泡好一杯茶,同样要尊重它的缘起。
我们在泡茶时,要根据茶的特性,选择相应的器具和投茶量,采用合适的水温、注水方式和出汤时间。众缘和合,才能让茶香和滋味得到充分呈现。
泡茶的过程中,我们要带着正念去泡茶,对自己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都清清楚楚;同时对每泡茶汤的表现清清楚楚,对饮茶者的反应清清楚楚。
整个过程必须时时保持专注与觉知,心才能和茶相应。如果心不在焉,或谈天说地,胡思乱想,即使动作很熟练,也难以和茶建立连接,更不能以此导向正念的修行。
当我们带着专注、觉知,尤其是无造作的觉知,以茶入禅,这个时候我们的生命就充满着宁静、庄严,就是在改变生命无明混乱的状态,这个过程既是在修慈悲利他,也是在修正念。
03.做茶会的用心
现在人的心太野了,没有相应的善巧,心是难以安顿并专注的。
我们做茶会,是以此接引大众,安顿身心,这就需要氛围和仪式感为引导。所以在做茶会时,我们会构建各种相,布置空间、选择器具、设计流程,一招一式都很有仪式感。
从茶会来说,茶就是我们的锚,是安心的所缘。我们除了领会茶的精神、境界、生活美学,还要学会专注地泡一杯茶,专注地喝一杯茶。
但我们不是为了泡茶而泡茶,也不是为了布置场地而布置场地,所有这些都是在帮助我们摄心,通过种些手段收摄六根,把向外追逐的心拉回身处的空间,拉回当下的茶席,拉回手中的茶,最后拉回内心。
当我们学会专注和觉察,就能摆脱对形式的执著,将茶与禅相结合,既注重茶的品质,注重器具和环境营造,又不陷入执著。我们知道所有的相,都是为体悟无相心体服务的,最终都是要超越事相。这才是禅的最高境界,才是和本心相应。
以茶入道,以禅悟心!
在静心茶会中,不管是喝茶、泡茶,还是做茶会,禅修引导都是贯穿其中。从专注觉知到放下所缘,从有念到无念,从有修到无修,从善用其心到回归本心。
当我们开启内心觉性,去感受天地万物,去体会当下这个了了明知的心,我们就是与禅相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