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骂我,你说的都对
大冰:骂我,你说的都对
刚过完44岁生日的大冰怕是也没有想到,人生会有如此多的起落。曾经,他是野生作家、民谣歌手、油画画师、黄金左脸……门下走狗无数,大冰的小屋里挤满前来朝圣的文艺青年。2019年后,他身上的光环迅速暗淡,人们对大冰的审判多于赞美,小屋冷落,冰学诞生。而大冰的口碑又是从什么时候再次翻转的呢?
直播间的魅力
大冰的口碑反转与他的营销手段和热心慈善的人设有关,使他成为“诗与远方”的最佳代言人。目前,大冰已停止直播,准备出国散心,但仍有粉丝期待他的再次出现。
直播间的魅力
大冰在直播间卷土重来,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人生经历,再次吸引了大量粉丝。他不仅在直播中展现了自己的多才多艺,还通过与粉丝的互动展现了其独特的个人魅力。
从主持人到作家的转型
大冰起点很高。他是学油画出身,艺考时专业排名第一,进入山东艺术学院。他的天赋自然是有的,努力似乎也不缺。大二时,他到山东电视台实习,先是在综艺频道做了个编外剧务,他很积极,和各个岗位的老师傅套近乎、学本事。某次,他被安排给剧组工作人员买盒饭,因为此前受过卖把子肉的摊主的恩惠,大冰特意去支持了他们的生意。没想到,工作人员中有少数民族,把子肉被蒙头盖在大冰脸上。现场观众开始进场,大冰蹲在地上捡肉,手被人踩了又踩。也正是这一幕,被制片人吴莺看到,大冰因此获得做现场导演的机会。
2002年,22岁的大冰被特招进山东卫视,与《阳光快车道》相遇。很多山东人至今仍记得这档节目,清新靓丽的刘敏与青春阳光的大冰站在舞台中央,迎来送往无数明星艺人。最火爆时,连谢娜和柳岩也在此客串过主持人。随着收视率飙升,大冰一跃成为山东卫视的首席主持人。当时主持人月薪7500元左右,但他好面子,又仗义,工作了几年,局没少攒,客也没少请,钱根本没存多少。2011年时,台里换了领导,提拔了自己派系的员工。原本老领导手下的人要不被排挤,要不就得去送点礼,“拜码头”。大冰不想低头,他觉得自己是业务人员,把工作做好就足够了。“我就不愿意送这个礼,我就不愿意去舔你的腚沟子。” 多年后,在直播间他用济南话愤慨地说。新领导自然看他不顺眼,大冰被调任第二现场,每次出镜时长5分钟,薪资被降至500块。这一年,济南的冬天很冷,大冰连暖气费都交不出来。他只能选择离开。行李很快收拾完,他舔着脸给曾经代班主持的节目打电话要劳务费,被一句“可不能这样做人”堵回来。大冰想起多年前蹲在地上捡肉的自己,“大梦一场13年。到底还是什么也没捡起来,依旧蹲在原地。”
人到中年,33岁的大冰开始北漂,借住在一位朋友家里,趴在餐台上没日没夜地写书。没钱打车,他坐着地铁去见一个个出版社编辑,然后被无情拒绝。“一个编辑见完,顶着漫天雾霾去见下一个,木着一张脸去听完那些客客气气的俯视和挑剔,那些以专业之名的刁难与断言。”他站在谷底,周围是幽暗潮湿的空气。生活是怎么变成这样的?他无数次想,想不出头绪。
至于大冰是怎么想到卖书维生的,或许要追溯到更早时期。主持《阳光快车道》期间,大冰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才俊,工作体面,前程远大,最大的烦恼就是精神空虚。工作之余,他背上包去了拉萨,开始藏漂。据他所说,他徒步走过川藏线、滇藏线与青藏线,背着手鼓登上珠穆朗玛峰,断过三根手指、一只手腕、两根肋骨,脚后跟也冻坏了。2012年,经媒体邀请,大冰做了个名为“赶着音乐放牧”的演讲。演讲中,他讲了自己藏漂的经历,讲了那些潇洒的、快乐的、怀才不遇的、穷困潦倒的、浪迹天涯的朋友。在演讲的结尾,他唱道:我希望年迈时,能够住在一个小农场,有马有狗,养鹰种茶花,到时候,老朋友相濡以沫住在一起,读书种地,酿酒喝普洱茶,我们齐心合力盖房子,每个窗户都是不同颜色的,谁的屋顶漏雨,我们就一起去修补它……这次演讲一度超百万播放,大冰敏锐地嗅到了某种机会。于是,他在书里写的也是相同的故事。201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他们最幸福》,走上文学之路。
大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野生作家”。“我写的不是文学,就是讲故事,讲好一个故事是我的本分,出版成书也是我的本分,而读是读者的事情,我只是备料炒菜的人。”他的故事永远关于远方。远方有垃圾堆旁辍学的瓶罐,打过童工的阿明,逃婚的樱桃和逃出奴隶工厂又逃出传销窝点的老谢……远方虽然穷苦,甚至跌宕,但是精神丰满。这与当下物质条件被满足,但灵魂空虚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大冰一跃成为“诗与远方”的最佳代言人。
大冰(右二)流浪歌手时期
回头看,人们总说审美具有时代性,其实文字也是。2010年左右,提到畅销文学,避不开韩寒和郭敬明的名字。韩寒不明就里的散文和郭敬明笔下辞藻堆砌的都市,勾动着无数少男少女的心灵。两人之外,饶雪漫、安妮宝贝、安意如、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等人一起撑起青春文学。在他们的笔下,青春是疼痛的,思想是恬淡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2013年前后,大冰、张嘉佳、张皓宸等人成为书店的香饽饽。进入大部分书店,都会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大冰的“小蓝书”,看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或者是《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些书都有相似的主题,一个个独立的故事,配上看上去很有道理的金句,浇灌着一个个空虚的心灵。后来,人们才给它们找到合适的标签:鸡汤文学。而当人们发现只喝鸡汤不能解饿时,就轮到工具类、心理类、攻略类的书登上畅销书榜单了。
大冰的小蓝书
榜单上的数字,同时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很少有作家可以长时间畅销,只有两个例外:余华和大冰。余华靠《活着》活着,《活着》的畅销靠的是经典文学的口口相传,或者学校老师的推荐,而小蓝书的热卖,则离不开商业运作。大冰写得很快,几乎一年一本书。早期,每本书出版时他都要举办签售会。按照行业惯例,一般作者每年会安排10到30场签售会,大冰对编辑说:“给我3个月,我可以只吃包子,每天在车上睡觉,一天两场把100场搞完。”他和每一个来见面的粉丝握手,自称握手握出了“腱鞘炎”。2017年时,他称自己已经握手超过了100万人次。
大冰在签售会上
与他合作过的编辑曾公开说,大冰在营销方面很专业,常常做出创意营销活动。比如,他说《好吗好的》是“最终篇”,但之后又陆续发行了《我不》《你坏》《小孩》《乖,摸摸头2.0》《啊2.0》《保重》。这些书分别对应着“江湖三部曲终结篇”“不留遗憾的完整版”“一个交代、一次告别”“小蓝书系列收官之作”等噱头。比如,他将和编辑砍价的聊天记录发到网络上。编辑要涨价,大冰说要控制到40块以下,编辑说:“大冰老师,你是在得罪同行啊!”比如,他不仅写文,还开“大冰的小屋”,举办“百城百校音乐会”,多管齐下,打造“大冰宇宙”。有媒体分析,微博时代,大冰的粉丝转化量就可以达到10万以上。再比如,2020年,他开始做短视频,通过直播推广新书。在梁晓声、李娟等文学作家都还没走进董宇辉直播间的时候,大冰就紧紧切中了时代脉搏。他在采访中直白地讲过,他迫切地需要机会,被看到的机会。“我是经历过一次谷底的人了,我不知道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还能给我多少机会,就很珍惜。所以很多打法、做法是比较玩命,也比较得罪人,把很多惯例和规律搞乱了。”
大冰在大冰的小屋
这样的做法,也让他区别于那些阳春白雪的作家,显得过于市侩。有人因此问他,觉得自己是文坛里的人吗?大冰回答,从来没有。他甚至拒绝了很多作协的邀约。“我的理想就是赚钱,让自己吃好吃饱,能够接济周围的朋友,照顾好父母,我的理想从来不是什么成为文坛的人。我是在生活,那是我的工作。”
大冰在大冰的小屋
有网友分析大冰此次翻红的缘由,是因为参照物变了。此前人们拿他和专业作家对比,用小蓝书对标经典名著,自然无法比较。而当他走进直播间,对标一系列网红主播,当过主持人、又走南闯北多年的大冰,也就显得出类拔萃了。更何况,他若是把过往的经历随便拎出来说几件,想必也能够收割一波波流量。比如在赵雷默默无名时,大冰在书里写“雷子”的故事,为他抱不平:“赵雷不红,天理难容”。再比如他每年教师节送老师电子阅读器,过年送回家机票,开学季补助经济困难的粉丝,大冰的小屋除夕夜免单,收留无家可归的小孩。痛饮鸡汤的时代过去了,还有热心慈善、理想主义的人设可供发挥。只是这次,大冰又消失了。
赵雷(左)与大冰(中间)
2020年,厌倦了不间断的签售与宣传,大冰关闭了微博,只发了条含糊其辞的文字:“还回来不?不知道呢,或许吧,你们好好玩哈,保重哈。”人们本以为他会就此消失在时代,两年后,他推出新书《保重》,再到如今,他在直播间卷土重来。10月16日,身处流量最高峰期,大冰发了条告别图文,停止了直播。朋友透露,大冰已经坐上了出国散心的飞机,“他情愿不做加分的东西,但他只想保持现在的状态”。但话锋一转,朋友留了个气口:“别着急,我已经尽我可能劝他了。”人们解构大冰,大冰解构时代,他再次先行一步。
大冰的告别
部分参考资料:
1、先生制造|大冰和图书畅销榜:一场营销、渠道与资本的游戏
2、一席|大冰演讲《赶着音乐放牧》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