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夫妻最好的婚姻状态:各过各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夫妻最好的婚姻状态:各过各的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EV3PVF0553CP5Z.html

在婚姻中,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风格的夫妻常常陷入"追逃模式"。一方越追越紧,另一方越躲越远,这种相爱相杀的关系让人备受煎熬。那么,这两种依恋风格的夫妻应该如何相处呢?

有人说,理想的婚姻,是细水长流的陪伴,是相知相守的温暖。但在追求这种理想婚姻状态的过程中,不少夫妻会遇到两大依恋模式的挑战:焦虑型依恋与回避型依恋。而倘若这两种依恋类型的人走到一起,更是一对相爱相杀的组合。他们的关系,如果不是一场救赎,那么就是一场灾难。

起初,他们因强烈的吸引而步入婚姻,但婚后,生活却暴露出种种问题。若是执着不放、一味纠缠,就会让矛盾升级,让婚姻关系变成死结。

这时,“各过各的”,便成了一种难得的智慧。这不是说两个人要貌合神离、互不关心,而是要学会给彼此留出一些空间。婚姻是一场修行,最好的修行,是先经营自己。这留出的空间,正是给自己停顿和成长的空隙。最终,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多少婚姻危机重重

电视剧《亲爱的小孩》里,一诺和丈夫肖路的婚姻让人感叹。孕期身材走样、产后喂养、婆媳矛盾、丧偶式婚姻等都是导致一诺焦虑的因素。她向丈夫肖路发泄情绪,渴望丈夫的共情。

然而对此,肖路大多选择了回避,不是和稀泥,就是以工作为借口出去躲清净。一诺想让肖路负起育儿责任,但是肖路宁愿睡在车里,也不愿回家面对一地鸡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诺渐渐对肖路不再信任。两人经常因为各种小事吵架。而肖路的反应,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缓和关系,而是不断地选择逃避。不仅如此,肖路还因一次酒局,喝醉与别人发生了一夜情。这种日子对一诺来说,是一种煎熬,对肖路也是一种考验。从结婚到生子,再到离婚,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揭开了婚姻的真相。

婚姻里,一个敏感多疑,对自己没自信;一个害怕面对问题,回避冲突。一个步步紧逼,急于得到伴侣的认可和答案,一个始终无动于衷,还冷漠地不想回应。夫妻的相处变成了一种“追逃模式”。一方越是焦虑,另一方逃得越快。反过来,被忽略的一方更加恼火,于是陷入更深的焦虑。长此以往,那种心力交瘁如同一座山让人喘不过气,生活陷入恶性循环。

《幸福婚姻七堂课》一书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在近二十年的婚姻里,妻子很压抑,从来没感受过幸福,因为丈夫完全拒绝沟通。她表示跟丈夫说话,就像在跟一堵墙说话,连个回声都没有。看似伴侣每天都在家,但却像个活死人,不管你干什么,从来都不回应,任你哭闹,都不会抬眼看你一下。她越想跟丈夫沟通,丈夫越躲避。甚至她故意激怒丈夫,咬了丈夫一口,丈夫也不会说一句话。而在丈夫眼里,妻子的很多做法让他受不了,什么都要管。比如他不想吃某样东西,妻子逼着他吃。他想安静,妻子逼着他说话。他去上班,妻子会打电话,如果没接会一直手机轰炸。甚至在他跟朋友吃饭手机静音时,竟然给他身边的人都打了电话。这期间,妻子也陆续给他打了58个电话,直接把他手机打关机了。为此,身边的人都远离了他。无处可去的丈夫不再和妻子说话,等孩子高考一结束,第一时间提出了离婚。

焦虑型伴侣最大的问题,是内心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就像扑火的蛾子,越是感到不安,越想掌控一切,不停追问,渴望得到肯定。但这往往让对方感受到压力,忍不住想要逃离。回避型伴侣,则像是一只在黑暗中躲藏的猫。既想靠近,又想逃离。因为害怕被近距离的亲密感所淹没,所以总想要保持距离,保有独立。

这些曾让彼此深深吸引的特质,时间一长,却成了相爱相杀的利刃。一方越追越紧,更加焦虑;一方越躲越远,更加回避。

正视问题,才能赢得伴侣

一位网友说自己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而丈夫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丈夫厌恶沟通和表达情绪,习惯性冷暴力和逃避问题,而且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六年来,他们经历了“焦虑型-回避型”组合会遇到的所有情形。如今,她已经从原先患得患失的焦虑依恋,成长为安全型依恋。(图片来源:小红书@就要一只蛋挞谢谢)这个转变过程,对她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阵痛。但好在,经历煎熬后,她顿悟了。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她学会了“养宠心态”。当宠物被需要时,并不是每一次都那么听话,立马跑到你身边,有时候动一下耳朵就算回应了。但是,你不会把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期待,寄托在宠物上。不会因宠物无法回应,而对它心生怨恨。而有些回避型的伴侣,在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上,甚至还比不上宠物。在这样的心态下,她不再钻牛角尖。没有了高期待,婚姻反而过得超出预期。

很多时候,两个人并不是不爱了,而是双方的认知产生了偏差。这种偏差,把对方越推越远,而忽视了自己的行为给这段关系带来了什么。看似是因为一点小事产生隔阂,实则是触发了各自内心深处的创伤。然而,与其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纠结于“你爱不爱我”“你在不在乎我”。不如试着跳出自我的视角,去看到对方的真实需求和感受,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只有当我们正视问题,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来对待伴侣时,才能更容易觉察到对方的爱,从而让关系回归正轨,共同成长。

如何更好地相处

既然这两种人在一起,冲突会比较多,双方都会不舒服。为什么有的人不离开呢?那是因为还有爱,不想轻易结束。如果是这样,就要学会在这种模式下,如何更好地相处。

(1)认清自我

纪录片《伴侣治疗》第四季中,讲述了一对在一起六年、刚育有孩子的夫妻。他们目前处于半分居状态,两个人经常发生冲突。矛盾的焦点在于妻子承担了大部分家务,而丈夫的表现却如同“巨婴”。△图片来源:纪录片《伴侣治疗》第四季丈夫抱怨妻子总是攻击他的性格,而且完全看不出这有多么冒犯。他认为爱应包含尊重,但没有得到妻子的理解。因此,为了避免更多争吵,他每周六到周三会去母亲那住。对此,治疗师建议由丈夫拟定一份生活合约,明确自己能够承担的责任。并鼓励他做好准备,让自己真正出现在这个家里,不要退场,就算感到恐惧。同时,咨询师揭示了男人因为习惯被拒绝而回避的心理,并建议他更加坦诚一点。也提醒妻子不要用脏话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是直面内心、正面沟通。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夫妻二人都回顾了各自的童年。也认识到了自己依恋风格的形成,都与原生家庭有关。丈夫的回避行为,是对童年创伤的逃避。妻子的患得患失与情感反刍,同样源自原生家庭影响。

婚姻中,只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创伤,亲密关系的修复才有解决的出口。

(2)划定红线

在婚姻里,那种相爱相杀的关系,让人备受煎熬。明智的夫妻明白,虽然一个人的依恋模式很难改变,但通过双方的努力和沟通,还是可以逐渐找到平衡与和谐。当你敢于亮出自己的底线,明确告诉伴侣自己的需求和界限,这样也是为了守护好自己。这样一来,你才能更好地认同自己的价值,确保两人的相处是在一个健康的关系轨道上。只有当彼此感受到的是理解,而不是压力时,对话的窗口才有可能打开,僵局也才能得以打破。

(3)疗愈自己

不管是回避型还是焦虑型的伴侣,想要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关键还得自救。焦虑型的妻子,得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给到伴侣积极、正面的影响。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停止寻找时,他们就会出现。”学会安抚自己,学会接纳自己。除了伴侣外,寻找其他的安全感来源,如工作、朋友、兴趣爱好等。这样可以在伴侣无法给予足够关注时,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同样,回避型的丈夫也需要学会面对痛苦。跳出舒适区,去看见被压抑的感受,去勇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行动,让伴侣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可以的话,列一份爱情感恩清单,记录对方的好。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也要试着感恩。一定请记住,婚姻中的我们,虽然扮演的角色不同,但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共同生活,共同进步。

重新拉近距离

《章鱼学会冷静》一书里说:“当章鱼学会用冷静克制自己的神经系统,乌龟学会勇敢伸出脖子,双方就可以回到腹侧连接状态,从而能够解除误解。”婚姻里,焦虑型的妻子恰似那章鱼,回避型的丈夫就像那乌龟。要想重新拉近距离,两个人都得花时间好好审视自己,去找到相处之道。当然,回避型和焦虑型伴侣走进婚姻,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焦虑型的妻子在向回避型的丈夫倾注爱意的同时,需要给自己一点心理建设。而回避型的丈夫勇敢直面自我的同时,也得给自己制定渐进的规划,一步一步来。

一段好的婚姻,在于夫妻双方既能各自精彩,又能和谐共生。只要两人找到相处的平衡,即使有差异,也能过得很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