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平平无奇的一块饼,凭什么成为广州“顶流”手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平平无奇的一块饼,凭什么成为广州“顶流”手信?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5A02NR200

在广州,有一种名为“小凤饼”的特色点心,它是广东的四大名饼之一。逢年过节带上一包小凤饼赠予亲朋是不少老广的习惯,小凤饼已经成为广州的“明信片”。

“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
省城最有名,成珠鸡仔饼,
记得去买。”

一块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凤饼
却传承了百年的广府味道

小凤饼是“偶然发明”

在广东,有一种名为“小凤饼”的特色点心,它是广东的四大名饼之一。逢年过节带上一包小凤饼赠予亲朋是不少老广的习惯,小凤饼已经成为广州的“明信片”。

2008年,小凤饼制作技艺成为了海珠区非遗项目,之后又成为广州市非遗项目,2012年,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成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原来小凤饼这种大名鼎鼎的广府美食,
是“偶然发明”的,
它的起源还跟海珠的伍氏家族、
广州最古早的茶楼成珠楼
“有段古”——

小凤饼的起源大致有这些说法:
过去民间流传,清末广州豪绅伍子垣要接待一位外地客人,碰巧点心师不在,家中婢女小凤就施展手艺,把月饼馅加些梅菜压成饼块,再烘干成这款让宾主都赞不绝口的点心。宾客问及此饼名字,小凤随口一说“小凤饼”,后来流传开来,因为这是小凤首创的,就取名“小凤饼”。

而广东省非遗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锐明表示,他从师傅处听来另一个版本,他认为这个版本更符合时代背景,也更可信。

当年伍氏家族是住在现海珠区的成珠楼后面的,伍子垣每日午休之后都要吃一件点心。有一次恰好是中秋节,婢女小凤去买点心时,成珠楼只有月饼,没有其他点心。后来,老板和师傅商量,用五仁月饼的皮和馅料包成小小的饼。小凤买回去后,伍子垣大赞,而饼是小凤买的就称为“小凤饼”。

成珠楼成立于1745年,它从一家饼铺起家,逐渐做大,最后发展为广州茶楼的代表。

据了解,成珠楼还是广州市能考证的最早的老字号茶楼。虽然成珠楼因为各种原因,在2000年关闭门店,终止经营,不过它当年的镇店之宝——小凤饼被传承了下来。

如今,在海珠区南华中路上,这家不大起眼的店铺,在这里你还能买到广州最地道的小食———成珠小凤饼。店铺不大,简单朴实的装潢,倒是让它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守着它的正是几位成珠楼的老伙计。

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就曾诗赠成珠楼:“小凤饼,成珠楼,二百年来誉广州。酥脆甘香何所从,品茶细嚼似珍馐。”

后来,小凤饼因外形很似雏鸡,而且这鸡在人们眼中也是凤的原型,所以就又称小凤饼为鸡仔饼

纯手工制作才有独特风味

小凤饼表面可清晰地看到果仁,色泽黄褐通透, 饼底不焦,气味芳香。成珠小凤饼口感香、松、脆, 饼馅肥软,一度是广州人饮早茶时最钟意的点心之一。

小凤饼的味道甜中带咸,南乳的咸香、果仁的脆香、蛋黄的鲜香,使鸡仔饼的香味很富有层次感,耐人寻味,越嚼越香。

最为重要且独特的是,小凤饼从原材料加工到掌压成型,全过程纯手工制作。

榄仁、瓜子仁、白芝麻和冰肉……多款材料悉数备齐,在师傅的巧手里被揉搓,果仁香气瞬间释放,而糖腌制过的冰肉更是灵魂馅料,也构成了小凤饼独特的口感与味道。

别小瞧了饼里加的“冰肉”,是专门取的猪背上最为厚实的一块肥膏,切成小丁后要用白糖和烧酒共同腌制数天,让易腻的油脂渐渐渗出来,剩下的才是精华,这腌好的肉雪白莹润如冰,故取名为“冰肉”,将它混入馅料里,在烘烤后肉的油脂香气慢慢在饼中扩散开来,小凤饼至此也才算是有了灵魂。

烘烤、凉冻过后,一块小凤饼便诞生了。

为何小凤饼还要坚持纯手工制作?

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锐明出生于饮食世家,师从原成珠的点心师张昌师傅学习点心制作技艺,并得到点心师周焯的悉心指导,全面掌握了鸡仔饼等点心制作技艺。

薛锐明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至今坚持从搓粉到捏饼纯手工制作。此前我们也尝试过机械化,用搅拌机来搅拌馅料,但我发现制作出来的饼只有形状似,味道和口感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现在坚持手工制作,就连我们在烤制的时候,师傅都要一直盯着烤箱,随时将其中烤好的饼挑出来。”

一块正宗的小凤饼刚出炉时,“饼芯”偏软,而凉冻之后小凤饼偏脆口。

我们现在传承的是小凤饼的制作技艺,但实则原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有了变化。比如传统的小凤饼里头有一款原材料叫熟菜,这是用本地芥菜经过九蒸九晒制作而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消失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尝试用梅菜代替熟菜,恢复这种味道,但是口味不同。

薛锐明与伙计们坚持纯手工制饼?

小凤饼背后的广府文化

薛锐明表示,小凤饼一直都是广州手信。逢年过节,广府人招呼亲朋好友,或者走亲戚,总习惯带上几包小凤饼。以前有句顺口溜“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鸡仔饼,记得去买。”

从前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平日里,小凤饼是放在玻璃罐里销售的。但是一到春节,商家就会用一个类似打包金鱼的胶袋装起小凤饼,挂在店铺里,客人来买,直接提走。

家住广州海珠区的王姨表示,自己最爱的小点心就是鸡仔饼,“最喜欢它的味道又甜又带点咸,脆香口感丰富。饮茶的时候吃几块真是越吃越香。”王姨还表示,平时自己去探外地的亲戚朋友,都会买老字号的鸡仔饼作为手信。“江门、深圳的亲戚也很喜欢广州老字号鸡仔饼,都说很地道。”

小凤饼的传承

历经数百年,制作技艺被评为非遗项目,小凤饼目前的传承状况如何?

薛锐明表示,大部分美食类的非遗的制作技艺都较为繁琐,制作过程比较枯燥。“我们在传承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年轻人参与得比较少,现代人很难静下心来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序。”

薛锐明表示,“大约十年前,我就在校园内推广非遗技艺。目前,我在三间小学内有开班授课,而我在海珠鹤鸣五巷小学已经授课10年了,现在还建立了小凤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提供了很大的场地,我们将机器等设备都放进去,让学生在里头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我们不仅教小凤饼,还会教其他的广式点心。

现在小凤饼已经不仅是一款小吃,它承载着一代代广府人的记忆,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广府文化。我们现在说起小凤饼,会延伸到广州最古老的茶楼成珠楼,又会说到广府人有喜事要办宴席的习俗以及饮茶文化等。我们开班授课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成为点心师傅,而是希望他们从美食中了解广府文化。”

作为非遗传承人,薛锐明对成珠小凤饼的制作技艺进行了发展,在保留传统技艺核心的同时,从配方到操作都得到合理的调整,使得今天的小凤饼具有甘、香、酥、脆、化、色泽金黄、油润而干洁等特点,赢得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

如今,薛锐明一直在租用成珠酒楼的品牌进行小凤饼的制作。对他来说,这是一种为这种广州传统小吃“保留一点血脉”的努力。

他带着一点匠心,
让这小小的饼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和舌尖上。

而正是因为有如他一般许许多多的人存在,
让“食在广州”的美好不断地延续下去。

☆小凤饼哪里买?

推荐饼家:成珠食品、陶陶居、莲香楼、赞记龙凤礼饼、诚志饼家、明华饼店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