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军战略性转移,敌人为何不炸毁飞夺泸定桥?有2个原因很关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军战略性转移,敌人为何不炸毁飞夺泸定桥?有2个原因很关键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9G797I05562KK3.html

在红军长征的壮阔征程中,飞夺泸定桥一役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战役之一。这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见证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敌人为何只拆掉木板而不炸毁泸定桥呢?其实,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转移。在这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无数艰难险阻被英勇的红军战士们一一克服。其中,飞夺泸定桥一役更是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数万红军将士的命运。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敌人为何只拆掉木板而不炸毁泸定桥呢?其实,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

红军长征的过程充满了艰险与挑战,湘江战役的悲壮、强渡大渡河的惊心动魄以及夺取天险腊子口的艰难,都让后人深刻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沉重。而飞夺泸定桥,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战役之一。如果夺桥失败,数万将士将面临被敌军围困在大渡河边的绝境,当年石达开的悲剧可能会再次上演。但红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速度,经过 240 里的强行军,成功夺得了泸定桥,转危为安。

在探讨敌人为何不炸毁泸定桥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历史案例。在三国时期,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大军,采用空城计成功退敌。当时,司马懿手握重兵,却因对诸葛亮的忌惮和对局势的误判,不敢贸然进攻。这与刘文辉在面对是否炸毁泸定桥时的情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刘文辉作为四川军阀,在当时的局势下有着自己的考量。

原因之一,刘文辉不愿意炸桥。泸定桥是西康地区连接外部的主要通道,受地理因素影响,修建此桥成本极高。如果将桥炸毁,战争结束后重新修建的费用将是一笔巨大的负担。而西康地区本就贫困,刘文辉根本无力承担这笔开支。此外,蒋介石虽然命令刘文辉派兵在大渡河边围堵红军,但却没有给予任何军饷。在这种情况下,刘文辉自然不会全力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当时国民党内部军阀泛滥,缺乏统一指挥,刘文辉对蒋介石的命令也只是敷衍了事。他深知,炸桥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还可能得罪其他势力,因此选择不炸桥,只拆掉木板。

原因之二,刘文辉不敢炸桥。西康地区是刘文辉最后的根据地,他深知红军只是借道而过,并无攻占此地的想法。如果炸毁泸定桥,红军被困在西康地区,必然会与他的部队展开决战。这是刘文辉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他不想与红军决一死战,以免损耗自己的实力。所以,他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撤掉木板,既向蒋介石有个交代,又保存了自己的实力。

不得不说,刘文辉的这一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明智的。正是因为他的犹豫,红军得以顺利通过泸定桥,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如果他当时果断炸毁泸定桥,红军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红军长征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牺牲与奉献的壮丽史诗。在这个过程中,无数战士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永远敬佩与怀念。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长征的成功,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不仅要铭记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也要从敌人的决策中吸取教训。历史告诉我们,在复杂的局势下,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刘文辉的选择虽然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混乱和矛盾。而红军则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正确的战略决策,在长征中不断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