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保定红薯文化博物馆:一探红薯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保定红薯文化博物馆:一探红薯的前世今生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249458720/4a793a20020018yip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一句人们相当熟悉的谚语。这句谚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位于保定市清苑区冉庄地道战文旅小镇的红薯文化博物馆,或许能为你揭晓答案。

红薯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地道战文旅小镇,展馆面积虽不大,却全面介绍了关于红薯的前世今生以及和它有关的故事。

红薯,看上去土里土气却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作物。它又被称作番薯,“番”,从名字就能看出是一个外来物种。事实也确实如此——红薯原产地在美洲,明朝才传入我国,因为其产量高、耐旱易活的特性,一经传入就被广泛种植。

随着这种作物的普及,也就衍生出了和它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谚语。其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的出处《七品芝麻官》就是发生在明朝的故事。

红薯外表不起眼,营养价值却相当高,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是除稻米、麦子、玉米外位居我国第四位的粮食作物。红薯食用方式多样,可以加工成红薯粉,红薯干、粉皮儿、凉粉儿等食品。

博物馆通过生动的图片,全面介绍了红薯的栽培、育种、食用方式等知识,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场涨知识又有趣的研学体验。


馆内并非只有枯燥的文字,还设置了许多场景。石头砖墙、农村的平房、做饭的大铁锅总会让人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快乐童年,而童年记忆中,也总少不了烤红薯、拔丝红薯这样甜甜蜜蜜的美食。


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红薯和地道战的故事。抗战时期,红薯一直都是冀中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深受百姓喜爱。为了长时间储存红薯作为口粮,冉庄村民便在自家院子里挖出地窖,这就是地道最初的形态。

抗战时期,村民们把各家红薯地窖连通之后,就形成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也就有了现在人们熟知的“地道战”。

谁能想到一个不起眼的红薯也会有这么多故事?如果觉得有趣,来保定旅游,这个小众展馆记得来打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