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博讲坛第四季第6期:巧夺天工的中国古代失蜡铸造技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博讲坛第四季第6期:巧夺天工的中国古代失蜡铸造技艺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62145

失蜡铸造是中国古代一项卓越的金属铸造工艺,它通过使用蜡料制作模具,再经高温熔化蜡模、浇注金属液而形成器物。这项技艺最早可追溯至商代中期,历经数千年发展,不仅在青铜器制作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更在佛教造像、宫廷器物等领域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成就。

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联合打造的公益文化品牌——“上博讲坛”,是一个汇聚上博英才、文博大家的文化传播平台。
第四季第6期:巧夺天工的中国古代失蜡铸造技艺
• • •
巧夺天工的失蜡铸造技艺
1979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在湖北博物馆召开传统精密铸造工艺鉴定会议,经与会的文物界和国内民用和军工的机械工业部、中科院、各高校的铸造界40余位著名专家鉴定,一致确认曾侯乙尊、盘透空附饰是传统失蜡法铸造的铸件。曾侯乙尊、盘是中国早期失蜡铸件的代表性作品,极大丰富了人们对中国青铜时代金属文化史与金属技术史辉煌成就的认知。
本期上博讲坛,将以失蜡法铸造技艺为主题,向观众展示这项延续3000多年的中国传统技艺及其辉煌成就。
失蜡法铸造
失蜡法铸造即用蜡料塑制成所需器物的形状,外糊泥料制范,烘烧时蜡料熔失,泥范固化,从而得到完整陶范。相比陶范法铸造,失蜡法可铸造具有立体透雕效果的复杂青铜器,是青铜铸造技术的重大进步。现存最早使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为东周时期。

曾侯乙青铜尊、盘
战国早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失蜡法工艺源头——焚失法
焚失法铸造即用可焚烧的材料制模,在模外糊泥料制范,对模与范进行高温焙烧,使范具有一定的强度与硬度,而模受热焚烧变成灰烬,在范内形成空腔,浇筑铜液即可得到与模形状相同的青铜器,这种铸造方法称为“焚失法”。商代中期,一些青铜器的提梁已采用焚失法铸造。

戈鸮卣
中原晚商器
上海博物馆藏
蜿蜒剔透、巧夺天工的
中国古代失蜡铸件拾萃
3000年之前
春秋

愠儿盏及其盖钮俯视图
岳阳博物馆藏
战国


陈璋圆壶
战国中期
南京博物院藏
秦汉


秦皇陵彩绘铜车马

陕西秦始皇陵博物馆藏
魏晋南北朝

铜鎏金佛像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
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藏



阿弥陀佛佛坛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思惟菩萨

上海博物馆藏
五代十国

鎏金铜观音像
五代时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宋、辽、金

慧能坐像
北宋端拱一年(989年)
供奉于广东新兴六榕寺六祖堂


朱碧山款银槎杯
故宫博物院藏



大威德金刚鎏金铜坛城“大明永乐年施”款
西藏博物馆藏


金编钟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
故宫博物院藏
3000年之后
中国失蜡铸造又经现代科技的不断改造提高,在广泛领域得以应用而再铸辉煌。

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群雕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
• • •
主讲人

谭德睿,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古代青铜技术、艺术铸造、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常务副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技艺卷•金属工艺与首饰工艺篇》主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曾任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长、亚洲铜装饰协会会长、《雕塑》和《铸造》杂志顾问等。主要著作:《灿烂的中国古代失蜡铸造》、主编《艺术铸造》、主编《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属工艺卷》、主编《中国传统铸造图典》、合作主编《图说中华铜文化》等。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博物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