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主旋律?面对失败的超级干货锦囊
失败是主旋律?面对失败的超级干货锦囊
在这个追求成就,越来越“卷”的社会里,失败常常被看作是最糟糕的事件。我们都希望事事顺心,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失败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失败,学会正确面对失败,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在这个追求成就,越来越“卷”的社会里,失败常常被看作是最糟糕的事件。我们都希望事事顺心,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
当我们讨论失败时,会想到什么?——为了某个目标而努力却最终没有实现,感觉努力白费了。比如高考、考研、面试某份工作、做某个项目,努力了很长时间,但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但这又如何?“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失败是主旋律,那么学会面对失败就是新的谱曲。
⭐ 产生挫败感的成因——害怕失败
在“成功教育”的背景下,失败往往意味着责罚、屈辱、能力低下,我们对成功都无比渴望,面对失败擅长回避。而回避失败容易引发生气、诅丧、焦虑等负面情绪体验,有的人甚至会被失败击垮。
失败与成功相对应而存在。从成就动机理论出发,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是由两种方向彼此相反的心理因素构成:一种是追求成功,使人取向目标追求成功,另一种是害怕失败,使人回避目标以避免失败。我们对成功都无比渴望,面对失败擅长回避,回避失败其实质是面对失败后没有妥善处理自己由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
害怕失败反映了个体对待挫折和失败的低承受力。我们知道失败会降低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使人产生悲伤、羞耻、抑郁等消极的情感体验甚至还会被认为是“我无能”。因此从情感角度上看,回避失败是个体对自己害怕失败而做出的自我防御机制。害怕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像一座重重的大山一样压在我们身上,使人动弹不得,倘若一直对失败耿耿于怀,那只会裹足不前,失去追求成就的机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失败本身并不能真正孕育成功,成功的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失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些有效应对失败的方法,并朝着自己的目标继续前进!
1.自我同情,接受失败
心理学家克里斯町•聂夫认为,自我同情是一种“像母亲爱孩子一样爱自己”地与自己相处的方式。自我同情有助于增加个体对自我的积极认同,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我们可以学会自我同情,理解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带着关心和理解去处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味自责和羞愧。容许自己犯错,宽恕自己,再进行补救。
2.承认失败,正确归因
当失败发生时,承认失败是很重要的,这将帮助你确定什么是需要关注的焦点。但不要沉湎于失败。当你满脑子想的都是失败,或者把自己与失败联系在一起,将会降低你的情绪和成功的心态。这时,就需要你做出合理归因。
心理学家韦纳在1972年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划分成三个维度,分别是内外部、稳定性和可控性。如果一个人把考试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那么以后考试还会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能力是一个稳定性的因素。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对失败进行建设性的归因,发现其中不利的因素,并积极坦然地面对,提高自信心。
3.有效失败,思考成长
如何面对失败,在失败中学到什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心理学家马努·卡普尔提出“有效失败”的新概念, 即某件事情虽然失败了,但是在这个过程能从失败的结果中学习和成长,那么失败也是有效的。即使是高考失利的你,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考研失败的他,也回顾了这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所以啊,千万不要放弃“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这就好比我们需要整理“错题集”。过程中的失败,意味着你有某些地方做得不够好。那就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将失败认为是提高自己的机会,去反思和调整,行动才是最能提升自己的手段。
- 评估能力,定向目标
目标定向理论分为两类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和表现目标定向。持掌握目标定向的学生,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以上目标就是成功。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据任务标准和自我标准,关注的是能否掌握任务,而不是与他者相比较是否出众。具有表现目标定向的学生,个体把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这种目标常常表现在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并根据一定外在标准来评价自身的表现。
如果某件事失利,有的人常常会谴责自己能力不足,比别人差劲。然而能力表现是多方面的,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多方面的,对个体的评价和衡量也可从多个领域入手,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目标设置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动机倾向。我们可以设置掌握目标定向,并评估当前的能力范围,调整适合自己的目标,寻求能真正锻炼能力、提高技能的任务,从而发掘自身的潜能,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
人生路漫长,失败常萦绕。失败永远不是道路的尽头,但我们可以按照“四步法”直面失败:
1.自我同情,接受失败
2.承认失败,正确归因
3.有效失败,思考成长
4.评估能力,定向目标
如果失败是主旋律,那让我们一起演奏《命运交响曲》吧!
参考文献:
[1] 宛杰主编,《社会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Kristin Neff. Self-Compassion: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a Healthy Attitude Toward Oneself[J]. Self and Identity,2003,2(2): 85-101.
[3]周基营, 张力为. 自我同情:研究与应用[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4]吴庆麟,胡谊主编,《教育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