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20多岁就成为乡镇副科级实职干部?
为什么有人20多岁就成为乡镇副科级实职干部?
近日,江西省吉安县的一位00后女干部被破格提拔为副镇长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事实上,在中国基层公务员体系中,20多岁就成为副镇长、副书记的情况并不罕见。本文将通过一个假设案例,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很多人对于体制内单位有误解,误以为一些基层单位提拔个年轻人当个末位副镇长、副书记,就是什么泼天的富贵,就是什么背后有人,就是什么前途无量。
其实,乡镇公务员想往上走一步很容易,有的时候就是矮子里拔大个。但是从副科级实职开始,想往上再进一步就难于上青天。简单来说,在基层乡镇想混个副镇长当当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指望从一个副镇长起步,一直做到副县长,县委大院里的一把手,那么大概率就是《侯卫东官场笔记》、《沧浪之水》这种小说看入迷了。
不信的话,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现在假设一下,子虚县里有一个桃花源镇,这是一个大镇,管辖5万多人口。所以一共30个公务员行政编,10个事业编,20个临时工。别看有这有60个职工,真正的行政编制就那么几个:正科级的干部3人,分别是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副科级的岗位有副书记2人、副镇长3人、人大副主席、组织委员、纪委书记、武装部长、宣传统战委员各1人,然后还有派出所作为独立机构一共4人,不参与普通乡镇干部提拔。
这带行政级别的干部就多少人了?13+1(派出所所长)=14人。看见没,30个人中,几乎一半都带有领导职务的干部,也就是说,一半都是官,典型的官比兵多,枪比人多。
我们假设有一个22岁大学本科毕业的小瓜考入这个桃花源镇,成为一名乡镇公务员,小瓜的仕途从此起步,会有多大发展空间?
这30个行政干部,老中青三代人都有,就按三分之一的平均比例算。老10人,中年10人,青年干部10人。但实际情况是,青年干部可能只能达到五分之一的比例,就算这支队伍干部很年轻化。毕竟中国的公务员群体里,60后所占比例非常高,现实生活中,一个乡镇一年能招一个90后干部就不错了。
22岁大学本科毕业考了公务员。按照2018年新的公务员法的规定,本科毕业满一年定级为一级科员,工龄满两年就能提拔为四级主任科员。所以理论上来说,25岁就可以提拔为副镇长。更不要说还有类似于破格的政策。
乡镇领导五年一换届,这五年内公务员也就招录了5名年轻的公务员。现在政策又要求镇班子里必须配备青年干部。那很大可能性,就只能在5名干部中产生。你说20岁多岁的小瓜,被选为副镇长难度大吗?又不是20岁多岁提拔为副县长,对不对?别说20多岁了,一个中年人能在40岁的时候成为副县处级的领导,那都可以被叫做青年干部。
其实小瓜同志如果一直在乡镇工作,迟早能混上个一官半职,但是也就是这样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空。在乡镇所谓的提拔,也就是走向副科级的副镇长很容易,但是还想再进步,那就难上加难咯。毕竟每隔五年,各地人大开始换届,当地的干部结构也开始调整,都会有一批20多岁的年轻人,走向乡镇副科级的领导职务。你该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些人以后的仕途就会起飞了吧?
其实也不止在乡镇,在体制内的很多地方,多的是20多岁就当副科级领导的现象。但是别看这些人提的快,一步快的人,不见得走得远。比如说香樟哥之前认识一个老哥,当他是20多岁的年轻人的时候,赶上了当时干部年轻化的春风,上班第六年,就成为当地区法院的副院长,试想一下,30岁不到的区法院副院长,那是何等的威风。但是他在副科到正科这个坎,兜兜转转了20几个年头。到50岁了,岗位转了一大堆,到最后还是一个正科级的干部。等到57岁,快退休了,县里领导也照顾,提了个四级调研员虚职,转入二线等待退休。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在东亚这片土地的很多地方。
提拔的早,不见得就走的远。
提拔的快,不见得未来就坦途。
副科级到正科级,就那么微小的级别差异,就让很多人一辈子在里面兜兜转转。
其实,残酷的事实就是,基层公务员大概率一辈子就在基层待着,50多岁还是科级的老同志大有人在,看见他们也就知道30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在基层工作,能在退休混一个副处级虚职就是人中龙凤,很多人甚至只能科级干部回家。普通公务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晋升空间,工资收入也就是当地平均水平,工作量不小,但是一辈子到头来只会觉得都在瞎忙。
但是,不要忘了,强者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人这一辈会遇到很多种机会,你肯定会遇到。但是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自己的准备和运气了。
比如说,你可以考遴选呀。中央遴选,省遴选,市遴选呀!
比如说,你表现好,以后可以调转和提拔!
实在不行,可以选择辞职,去追求你的诗和远方。毕竟体制内并不适合特别有才的人,只是普通人最好的港湾罢了。
很多人说所谓的晋升和仕途。其实在我看来公务员也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不要老想着什么当官,一份工作而已。稳定的工资,在当地最高额度的养老社保公积金,又不会996的上班,有什么不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