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代闵行4位女诗人,个个惊才绝艳,但命运迥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代闵行4位女诗人,个个惊才绝艳,但命运迥异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07638

清代闵行地区涌现了多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们以卓越的文学才能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将为您介绍四位清代闵行女诗人——李媞、蒋淑英、钱韫素和姚其慎,她们不仅才华出众,更有着令人唏嘘的命运。

李媞:才情出众却命运多舛

李媞(1805—1829),字安子,是清代道光年间闵行名士李松林的女儿。她自幼天赋聪颖,10岁知文章,13岁工刺绣,14岁学音乐,15岁解吟诗,文才出众。

道光八年(1828),李媞撰写《申江十景》诗,在卷首宣称:“吾乡枕黄浦而横沥贯之,九峰三泖环绕于西,数十年来人文蔚起,论云间名胜者首屈指焉。”同年,她与京城同僚之子方传烈成婚。

然而,婚后生活并不如意。丈夫方传烈人呆又蠢,性格孤僻且暴戾。李媞远嫁安徽桐城后,面对夫家的种种不如意,只能以诗词寄情。道光九年(1829)五月,李媞返回桐城婆家时,再次途经苏州城,探望表姐黄香崖。同悲共愤,哭得像个泪人。农历五月二十七日中午,两人同游狮子林解愁。游园途中黄香崖竟然纵身投入池塘自尽。眼见表姐如此性烈,李媞竟然也随之投水自沉。可惜,她时年仅25岁。


《闵行诗存》书影

蒋淑英:婉约才情与家国情怀

蒋淑英(1830—1864),字绣余,为明代进士蒋性中十三世孙女。她嫁给竹冈黄氏十八世孙黄兆勋(1823—1867,字寅伯,号杏园),居闵行老街文蔚堂。蒋淑英侍候翁姑极诚敬,家务之余不废文史,诗词婉约,书法娟秀,著有《绣余漫草诗稿》,尤以《咏莺湖十景》诗传世。可惜,她于同治三年(1864)因病去世,年仅35岁。其子黄宗坚(1854—1943,字冰如),为近代农科先驱。

钱韫素:才情与贤德并重

钱韫素(1817—1895),字定娴,出生于浙江嘉兴书香世家,为刑部尚书钱陈群的玄孙女。她自幼诵习《毛诗》《礼记》《尔雅》等经典,为人豁达,办事干练,通经史文辞,善于赋诗,兼精医术,又善草书。

道光二十三年(1843),钱韫素嫁入闵行镇李尚暲家。夫妻俩经常在“伴读”“绣余”“离别”时以诗词唱和,直抒胸臆。咸丰七年(1857)二月,年仅14岁的长女李莲汝患急病早逝。夫妻俩痛心疾首,各为亡女撰写了一首600字的《哭花诗》,诉说心声,息息相通。

同治九年(1870)正月二十日,李尚暲因病逝世,终年61岁。宣统元年(1909),其子李邦黻将《优盋罗室月来轩诗集》刊印传世。如此夫妻合稿,相敬相爱、互珍互重的古代友爱婚姻显例,成为上海文坛的传世佳话。


《上海李氏易园三代清芬集》书影

姚其慎:才情与坚韧并存

姚其慎(1850—1926),字忆仙,南汇县周浦镇人,名医姚炜楷第六女。她嫁闵行镇孝廉方正李邦黻(1847—1912,字梯云)为妻。婚后,姚其慎随丈夫在闵行镇上授徒讲学,生有一子五女。可惜,家贫事事难如愿,“料峭春寒二月时,无端花发折连枝”,儿子李达吉夭折仅半个月,小女也患上痘疮,不及延医而亡。十年间,竟然先后失去了一子三女。

姚其慎与婆母钱韫素以文友真情相伴,以诗抒怀,作品不少。1912年冬季,李邦黻在家中逝世,终年66岁。姚其慎晚年与嗣子李维清(1880—1958,字右之)、儿媳吴履娱相守度日。1926年,姚其慎逝世,享年76岁。幸存的诗作被家人辑成《六宜楼诗稿》。


姚其慎遗像

这四位清代闵行女诗人,个个惊才绝艳,但命运迥异。她们的故事展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的才情与命运,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作者张乃清,他是闵行区文史专家,长期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著有《上海闵行文史丛书》等多部著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