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66law.cn/laws/4192091.aspx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是两种常见的经济犯罪类型,它们在侵犯客体、行为手段、行为发生领域、犯罪主体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个人借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些法律问题。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存在多方面区别:

  • 侵犯客体: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这一单一客体;合同诈骗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这一双重客体。

  • 行为手段:诈骗罪中,行为人通常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直接骗取财物;合同诈骗罪则是利用签订、履行合同的方式,在经济活动的幌子下实施诈骗。

  • 行为发生领域:诈骗罪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合同诈骗罪主要发生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与经济活动紧密相关。

  • 犯罪主体:诈骗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合同诈骗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组织。

  • 立案标准:不同地区标准有差异,但一般来说,合同诈骗罪立案数额标准相对较高。

实践中认定罪名时,需全面考察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方式、所处领域、主体身份等多方面因素,准确区分,确保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与准确性。

找理由借钱不还算诈骗吗

找理由借钱不还不一定构成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一是看借款时的主观意图。如果借款人在借钱时就根本没有还款的打算,而是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例如编造虚假的生病、投资等理由,使出借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借出钱财,这种情况下可能构成诈骗。

二是看借款后的行为表现。若借款人在借款后肆意挥霍借款,或者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且没有积极还款的行为和态度,甚至隐匿行踪、逃避债务,也有可能被认定为具有诈骗的故意。

然而,如果借款人在借钱时确实有合理的需求和还款意愿,只是后来因为客观原因,如突发重大疾病、经营亏损等,导致暂时无法偿还借款,并且能够积极与出借人沟通,寻求解决方案,一般不构成诈骗,属于民事借贷纠纷,出借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合法途径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

个人借钱不还属于诈骗吗

个人借钱不还一般不构成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民间借贷中,借款人到期未还款,大多是因资金周转困难、经济状况恶化等原因,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这种情况通常属于民事债务纠纷,出借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民事诉讼等方式,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及利息。

然而,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时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通过编造虚假理由、虚构借款用途、提供虚假担保等手段骗取他人钱财,借款后挥霍、隐匿财产,逃避还款责任,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判断个人借钱不还是否属于诈骗,关键在于借款人在借款时的主观故意以及借款后的行为表现。若涉嫌诈骗,出借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若为普通民间借贷纠纷,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