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负担预测:2025年至2050年将如何演变?
心血管疾病负担预测:2025年至2050年将如何演变?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率和医疗费用过高的重要原因。尽管在预防策略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有害的健康行为和环境因素导致过去30年来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持续上升。此外,心血管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受文化、遗传、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带来了挑战。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预测了2025年至2050年心血管疾病及其潜在风险因素的地理空间趋势。
研究人员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研究中1990年至2019年期间的死亡率和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的历史数据,通过泊松回归建模方法,预测了2025年至2050年期间与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相关的死亡率和DALYs。亚群分析基于GBD超级区域。
研究结果显示,2025年至2050年期间,预计心血管患病率将增加90.0%,粗略死亡率将增加73.4%,粗略DALYs将增加54.7%。到2050年,心血管死亡人数将达到3560万(2025年为2050万)。然而,年龄标准化心血管患病率将相对稳定(-3.6%),年龄标准化死亡率(-30.5%)和年龄标准化DALYs(-29.6%)将有所下降。
具体而言,到2050年,缺血性心脏病仍将是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2000万人死亡),而高收缩压将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1890万人死亡)。中欧、东欧和中亚超级区域的年龄标准化心血管死亡率将最高(每10万人中有305人死亡)。
研究指出,在未来几十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相对稳定,这表明总结性预防措施的净效果可能会继续保持不变。年龄标准化心血管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诊断后医疗保健的改善。然而,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未来的医疗保健系统预计心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将迅速上升。心血管疾病负担的持续增加主要归因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这项研究为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更有效的医疗保健计划。
原文来自: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