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学生“刷课”现象背后的多重困境与出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学生“刷课”现象背后的多重困境与出路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0/08/75826835_1142428425.shtml

大学生“刷课”早已不是新闻,值得探究“刷课”背后存在哪些相关因素。

异化问题:

“刷课”普遍难保障学习实效

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热门话题,传统线下面授的教育模式越来越难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教育改革推进如火如荼。近年来,“混合式教学”蓬勃发展,以N大学本科教学阶段现状为例,“马克思主义原理”、“形势与政策”等思政类课程均采用线上慕课学习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模式,许多公共课、专业课通过学习通等平台进行课前预习、线上考试、资源分享、作业收集,部分线下的博雅课程、自发课程等也开放线上慕课学习。高校依托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等在线教育平台开设了越来越丰富的线上课程,学生可以灵活的使用网络媒介,自主选取线上学习资源,自主安排线上学习的进度,依托线上平台与进行讨论与协作,反馈学习成果与感受[1],更好的适应了个性化学习要求。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刷课”现象却日益严重,许多学生忽略了课程教授的内容,仅以刷满学习任务为目标,这使得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为目的的线上教学最终变成了“无用功”,不仅违背了在线课程开设的初衷,也同时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更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不良行为:

学生动力及课程吸引力问题

“刷课”现象的成因是复杂而多元的。学生方面,首先,“刷课”现象的产生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有关。线上学习失去了老师的直接监督,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等能力提出了要求[2],部分学生缺乏内在学习动力,但许多线上课程的学习为硬性要求,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并非真正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而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任务[3],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理论性较强或与自身专业关联度不高的课程,学生容易产生敷衍了事的心态,选择以“刷课”的方式来应付课时学习要求。

同时,“刷课”也是大学生在学业与时间管理等多重压力之下的无奈选择。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外,大学生还需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社团工作,处理社交问题与人际关系等,在休闲娱乐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被压缩的情况下,为了平衡各方的任务与要求,许多学生选择通过“刷课”的方式快速完成重要性相对较低的在线课程的学习。

课程设置方面,当前许多在线课程的设置未能充分考虑与契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不论是采取线上还是线下授课形式,目前教师都更倾向和习惯于传统的直接讲授的模式,对于如何搭建支架,实现“从扶到放”的教学,总体上仍然比较陌生[4],对于如何设计出更适合线上学习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如何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实现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的探索还在进行中[5]。这导致一方面,许多线上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缺乏创新性与吸引力,课程视频制作质量不高,讲解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考核过于注重形式且标准单一,往往只关注设置的课程任务点是否完成,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反馈情况,为“刷课”现象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制度失灵:

教育信息化重技术而轻本质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了便捷高效的学习工具,并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议题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大学生“刷课”现象的普遍化,反映出高校在推进教育教学转型的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使得高校容易陷入“为了利用信息网络工具而利用信息网络工具”的误区。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往往过于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引入大量在线课程,并要求学生采用线上平台进行学习;在课程的设计与评价中,也越来越关注是否使用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工具……高校对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丰富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反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另一方面,即使高校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但这一方式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规划、时间精力成本、监督管理模式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施难度相对较大[2]。故而,为了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快速实现教育教学转型,高校在引导学生逐渐适应信息化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采用“结果适应”模式,即通过要求学生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学习与考核的方式,直接将学生置于教育信息化的“结果”中,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适应力。

在这种教育改革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感受不到线上课程的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但又不得不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选择以“刷课”的方式来应对,不仅消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无法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陷入恶性循环。

前提保障:

合理规划课程并重塑学习观

大学生“刷课”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了高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线上教育课程学习“在质不在量”,合理规划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学业任务安排,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促进高校在线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良性推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