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药可以放糖吗?专业药师为你解答
喝中药可以放糖吗?专业药师为你解答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苦到深处就会“哭”呀!当深褐色的中药汤剂摆在眼前,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苦涩的味道还未入口,内心就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于是,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出现了:喝中药时,加点糖行不行?
喝中药太苦,可以加糖服用吗?
一般来说,中药不宜加糖服用。因为组成每个方剂的药物,皆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药性也有寒、热、温、凉的差异,糖类也是具有一定药性及疗效的。早在《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小建中汤里,就包含饴糖这味中药。我们日常使用的糖分为白糖和红糖,在中医角度看来,白糖性平,有祛火的功效;红糖性温,有驱寒的功效。若擅自加糖,可能会与所服用的中药成分药性相冲,导致阻碍药物吸收、降低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病情的后果。
糖为什么会阻碍药物吸收?
中药的成分复杂,富含蛋白质、鞣酸等成分。糖,特别是红糖,其中富含钙、铁等金属离子,使得中药成分与金属元素相结合,导致中药的某些有效成分产生凝固、变性、沉淀等情况,从而阻碍药物吸收。例如,少量的白糖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过量的白糖会阻碍钙的吸收。
从药性上来看,若温性的蔗糖加入到寒性药物中,则会缓解其寒凉之性,从而降低疗效。在辛散解表治疗感冒的中药中加入糖,会使药性由辛散变为甘缓,作用的脏腑由肺转为脾,使得药性降低。还有一些苦味药需以“苦”取效,比如瓜蒂散是利用苦味刺激达到催吐疗效的,若加糖服用,会使得药效消失。糖还可以解除马钱子的部分药效,使治疗效果下降。另外,糖有利尿作用,可以加速药物的排泄,使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时间减少,从而降低疗效。
什么情况下,中药加糖可能会加重疾病呢?
当患者有“腹胀中满、湿热内阻、舌苔厚腻”的情况时,均不适宜放蔗糖。在化湿理气的中药中加入蔗糖,不但不能治疗疾病,还会加重病情。当患者有“积食、湿热内郁、痰热咳嗽”时,不宜放麦芽糖。当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化脓性感染”等基础疾病时,也不宜放糖。
中药太苦,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吗?
服用中药时,可以将药温控制在15~30℃。吞咽时速度要快,还可以借助汤匙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服药后用温开水漱口。
科普专家简介
秦斐菲,通用技术环球医疗阳煤总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2015年进入阳煤总医院药学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