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苏联在基辅之战中失利的原因分析
二战中苏联在基辅之战中失利的原因分析
在二战中,苏联在基辅之战中的表现一直备受争议。这场战役中,苏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成功牵制了德军主力,为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防御争取了宝贵时间。本文将深入分析这场战役的经过及其战略意义。
在二战中基辅之战,很多所谓的军迷都在议论纷纷,一个个都以军事专家的口气在谈论。但是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即自己不去查看原始材料,当事人的回忆录,战例资料等等,而是在贩卖或道听途说西方某个记者,某些所谓评论家的观点,甚至连西方军事评论都不去看,认为自己有了新的大发现。查看很多资料可以看出基辅战役苏军损失很大,但达到了战役目的。
在战争初期西南方面军是顽强反击的,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基捕方向是进展最慢的,由于德军是依托机械化进行闪电战来取胜,若基捕方何进展缓慢,势必使德军的闪电战优势不在,德军取胜基本没有希望,希特勒着急了,立即把北路(霍特)和中路(古德里安)的两个坦克集团军调往基辅方向,虽然德军占领了基辅,但丧失了占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时机,很多网上军迷也说到如果古德里安不南下打基辅,德军在九,十月份就攻占了莫斯科。这进一步证明,苏军组织基辅战役是正确的,牵制了德军精锐主力,使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有时间组织坚强的防御,达到了其战略目的,若不组织基捕战役或过早的放弃抵抗,在红场阅兵的恐怕是希特勒而不是斯大林了。
但为什么苏军损失惨重呢?问题出在当时的西南方面军司今员身上,他在三九年苏芬战争时还是一名师长,由于苏芬战争表现突出,只一年功夫连跨越几级,升为军区司令员,(苏军当时编制,平时称为军区,战时称为方面军。)缺乏指挥大战役和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也可以说根本没有,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是,当德军用三个坦克集团军进攻基辅的时候,他应该清楚自己部队的战斗力,知道自己能不能守住,并在积极防御的同时做好撤退的准备,而他的部队是抵抗一阵就撤退一点,对撤退的部队没有进行整编,只是到筑垒地区报到,没有形成新的战斗力,很多撤下的军人官不认识兵,兵不知道自己的官是谁,当要撤退时,命令都传达不下去,只好用宣传车的大喇叭到处广播,部队才知道要撤退,可怎样撤,如何编队,突破方向在哪都不知道,只好坐等,可等来的是德军。凡是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进攻好组织,撤退是最难的,稍有不慎撤退就变成丁溃退。第二个错误是耍点小聪明葬送了自己。
在最后突破德军包围圈时,他要求方面军作战部长带领方向军警卫营和一些年轻的参谋,天黑后开始行动,对德军还没建立巩固的包围圈进行攻击,他带着方面军军事委员,参谋长和机关人员,以及随同行动的第5集团军司令员和余部随后行动。根据作战部长本人回忆,他带领部队突破包围圈后,一直坚守在突破口,可一直不见有部队跟进,德军因天黑也不敢进攻,等到天亮了,德军调来大部队来封口时,才不得不离开。他们冲出包围圈,见到其它部队时才知道,方面军司令员耍了个小聪明,他带人根本就没跟进突击部队,而是又选择另一方向突围,可那知在作战部长带队打响后,德军将包围圈加强了,司令员带的部队怎么也突不出去,天亮了只好先潜伏在地里,可被当地农民告发,德军攻击后,司令员,军事委员,参谋长战死,第5集团军司令员及生存的大部人员被俘。这就是当时的情况,如果他带部队紧随突击部队从打开的突破口出去,西南方面军损失就不会那么重,但是没有如果的。纳碎德国当时敢于进攻苏联,是依仗自己的两大优势。一是突然袭击,二是闪电战,在突然袭击上德军得手,使苏联损失惨重,可苏军接连组织基捕保卫战,斯摩棱斯克保卫战,以及一系列保卫战,延缓了德军进攻速度,使闪电战破产,一旦德军没有闪电战的优势了,德国的失败是注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