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挑食不是矫情!其实身体在悄悄保护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挑食不是矫情!其实身体在悄悄保护你

引用
丁香医生
1.
https://dxy.com/article/191345

挑食,这个常被贴上“坏习惯”标签的行为,其实可能是一种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挑食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看似平常的饮食行为。

回避食物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

过敏,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一种急性的身体反应:过敏原进入身体之后,通过打喷嚏、咳嗽、呕吐、腹泻等手段被排出体外。有时还伴随着致命的后果,比如有人吃了海鲜、花生后直接进了 ICU。

然而科学家发现,过敏其实还有一种很隐匿的表现——回避。没错,不喜欢,可能也是一种过敏。


肥大细胞示意图

免疫系统接触到过敏原食物会发信号给大脑,激起厌恶情绪,让人避开这类食物。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 免疫细胞:喂?大脑啊,咱主子吃进来个奇怪的东西,你快想办法让 ta 以后别吃了。
  • 大脑:收到,我通知一下「厌恶中心」。
  • 大脑:孤束核、臂旁核和杏仁核,你们仨标记一下这个食物,让主子下次别再吃它。
  • 孤束核、臂旁核和杏仁核:马

然后下次我们看到西兰花:


肥大细胞显微镜图像

这个过程中,负责通风报信的免疫细胞叫「肥大细胞」,它长这样:

如果肥大细胞存在缺陷,没有给大脑通风报信,实验中的动物就会毫不设防地吃下过敏原,继而引起腹泻,并在胃肠道内激发出广泛的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

所以科学家认为,回避食物的行为很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防御策略,这种类型的过敏反应可以限制我们暴露于有害刺激,来阻止进一步的损伤。


肥大细胞与大脑的信号传递过程

毕竟比起吃进去再通过各种反射排出来,搞得免疫系统草木皆兵、到处发炎,「防患于未然」显然是更明智、伤害更小的。

总之,如果你吃了一口某种食物,感觉特别厌恶,非常抗拒吃它,可能这东西就是你的过敏原。

不过很多被免疫系统标记为过敏的食物,实际上是无害的。作者也提到,「肥大细胞在动物进化中有显著的保守性」,对有害物质宁可错杀不肯放过。她真的,为了保住你的小命操碎了心……


肥大细胞卡通形象

挑食即使不是因为过敏,也可能有其他生理原因

也有些时候,我们对食物的厌恶并非源于过敏,而是其他先天或后天因素。每个人对食物的气味、味道、口感的敏感度和接受度,都不尽相同。

比如 TAS2R38 基因被称为「苦味基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苦味基因变体。苦味敏感型的人更倾向于认为很多绿叶蔬菜是苦的,尤其是西兰花、卷心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日常摄入的蔬菜量也会受到影响。


苦味敏感型人群对绿叶蔬菜的反应

但放在以前,这其实是一种生存优势——更容易避开苦味的致命毒素。而 CD36 等基因,则影响着脂肪摄入量的偏好,有些人非常爱吃肉,有些人却吃不了多少,甚至觉得猪肉有难以接受的味道。

有人觉得香菜有臭虫味,主要是基因 OR6A2 在作祟,让人对醛类物质更敏感,这也恰好是香菜的风味化合物。对香菇、芹菜、胡萝卜等食物的厌恶,背后也有类似的原因。

另外,很多人会发现,小时候讨厌吃的东西,长大居然慢慢接受了。这从进化的角度也很好理解。孩童还没有成熟的分辨能力,身体会更多地做主排除潜在危险,小心翼翼地保护你,生怕吃进去什么有毒的东西,嗝屁了。

比如一项对 8~18 个月大的婴儿测试发现,他们讨厌触摸、食用绿色蔬菜,和对蛇和昆虫的天然厌恶很相似。

等长大后,对食物有了自主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身体也会「放宽限制」,挑食情况自然也会缓解。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儿童对食物的接受度低,或许是种本能的保护反应;挑食是儿童正常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当然,也可能单纯是家里做的难吃。)

这两项研究也再次印证,厌恶从来不是没来由的,身体的本能反应往往比思维更超前。对食物的挑剔,背后有复杂的生理原因,而不是「矫情」「惯出来的臭毛病」。

强迫,不是挑食的解法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挑食,「强迫」都不是一种好的解决办法,搞不好还会带来更加强烈且持久的厌恶。

比如这位网友,因为父母逼着自己吃不喜欢的食物,想出了一个「复仇计划」:


一位网友的“复仇计划”

然后每年生日都会更新一次,现在已经到了第五个年头……

其实,人类处于自然界的食物链顶端,能吃的食物种类丰富多样,有几种不爱吃很正常,营养方面代替方案也多,无需为这事儿太焦虑。

像咱们的审核专家魏老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