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诗词中的比兴手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诗词中的比兴手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uoxo.com/36237.html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它通过比喻和起兴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从《诗经》到《离骚》,再到汉乐府诗歌,比兴手法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

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不仅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且又进一步发展了它的是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的《离骚》。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往往是触景生情之下真实的描写,比兴材料仅仅是人类熟悉的自然物或者日用品,而屈原的《离骚》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诗人蕙纕、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表现了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这样把比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全诗具有了象征的性质,同时又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是一种简单的比喻和联想,《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

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等,使情感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在《离骚》中的比和兴,从形象本身看来,它是虚构,是想象,但从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来说,又完全是现实的。这就开辟了后世的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楚辞》的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极大影响。

在写作中采用比兴手法的作品后代有很多,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人不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又如《归园田居》中把自己比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来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也有单句并没有用比兴手法,而整个形象都是比,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借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民间故事来比喻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的相思之情,含蓄蕴藉而又哀婉动人。

总之,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