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的成功之道:如何在审查与情感之间找到平衡
《镇魂》的成功之道:如何在审查与情感之间找到平衡
《镇魂》这部剧在播出后迅速成为暑期档的最大黑马,不仅收获了大量粉丝,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部剧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通过巧妙的选角、剧情改编和审查规避等多重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角:颜值与演技的双重保障
《镇魂》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两位主演白宇和朱一龙的高颜值和精湛演技。白宇饰演的赵云澜看似放荡不羁,蓄上胡子后整体气质和气场都有所提升,相当潇洒。朱一龙饰演的沈巍外冷内热,一身笔挺的西装扣得严丝合缝,戴金边眼镜,颇有大学教授的精英感。两人一冷一热,一个内敛一个外放,搭配得恰到好处,站在一起视觉上也非常养眼好看,足够吸引观众的目光。
更加锦上添花的是,白宇和朱一龙都是科班出身,此前有过不少表演经验,演技相对精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现角色细腻的情感。随着《镇魂》的热播,两位演员也跳出角色本身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目前朱一龙的微博超级话题排名已经上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新晋“流量”蔡徐坤。白宇的微博转发量也能到达万级,与《镇魂》开播前相比高了不少。出演“双男主”题材的电视剧也反过来助推演员走得更高。
剧情改编:在审查与情感之间寻找平衡
《镇魂》根据超人气网络作家Priest同名小说改编,原著不仅涉及耽美,还包含大量的灵异、鬼怪、轮回、地府等元素,几乎全篇故事都踩中了审查的“雷点”。看过小说的粉丝也不难发现,剧版《镇魂》在世界观的设定上几乎算推倒重来,灵异的部分也做了科学化的解释,每一个单元故事也根据设定做了改动,有些保留了一半剧情,如汪徵和桑赞的故事。有些干脆就是原创剧情,如镜子案、写作杀人案等。
不过,无论外部环境怎么改,双男主的情感核心绝不能改,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故事的基本,而能不能营造出强大的CP感也是成败的关键。《镇魂》就非常聪明的保留了原著的情感精髓和部分剧情,采取迂回策略,以主打“社会主义兄弟情”的方式,来撩拨粉丝的心。不仅大方向上两个人跨越万年的等待与守护没有变,像原著中赵云澜的胃病和赵云澜送书给沈巍的情节也都保留了下来,再加上赵云澜不时对沈教授的特别关心,从第一集开始,编剧就在给粉丝不断“喂糖”。
其实,双男主之间的感情是否点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物之间的那份情感张力。很多热门影视剧中的CP也都是“无中生有”,像《神探夏洛克》的“福华”、《伪装者》的“楼诚”,《盗墓笔记》里的吴邪和张起灵,都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情。重要的不是他们社会关系,而是在主角们的眼中,对方一定要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特殊存在。无论是沈巍对赵云澜的“一眼万年”,还是失忆的赵云澜对沈巍的那份“似曾相识”的感觉,包括祝红经常在嘴边念叨的台词“咱们老赵,外表热情,内心冷漠,从来没见他对谁那么上过心,怎么就偏偏对这沈教授,这么来劲”,都在证明对方的不可替代性。
有时甚至只需要一两个简单的镜头,主角之间就能产生微妙的化学效果,这就要全看导演和编剧的功力了。
另外,不同于《蓝宇》《上瘾》等片,由于现今双男主的关系不能“直给”,也要求主角的情感线索不易过于复杂,女性角色在这类剧中必须只能沦为配角或者“神助攻”的命运。像前段时间的《重生之名流巨星》就犯了比较低级的错误,删除了剧中敏感话题的同时,还加强了主角的男女爱情线,伤害了原著粉丝的感情,实属在“挂羊头卖狗肉“,两头都无法讨好的行为。
网剧仍有进步空间,粉丝滤镜不可靠
尽管剧版《镇魂》网络热度越来越高,剧版《镇魂》不仅满足了原著粉丝的期待,也受到了业内的认可。不过随着国产网剧整体的制作水准越来越高,观众的期待和要求也会相应提高。毕竟不是人人都有镇魂女孩们厚达十米的粉丝滤镜,不少理智网友就无情的指出了该剧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一毛钱的特效,粗糙的服化道,流水账般的剧情,以及“地星人”“海星人”的中二设定,都是阻止该剧进一步向大众圈层迈进的致命因素。
其实,像《镇魂》《上瘾》这类网剧普遍存在费用不够、制作粗糙的问题,往往需要依靠CP话题带动整部剧的关注度。高热度的CP话题确实是一条捷径,但并非万试万灵的秘药。仅仅靠迎合粉丝心理走“快销品”路线并不是这类剧长久的生存之道,与所有类型剧一样,随着同类题材网剧越来越多,粉丝滤镜也会越来越薄,审美需求也势必会提高,真正的从剧本、制作等层面提高整体质量,才能持续留住粉丝,甚至进一步从小众走向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