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文艺国际传播战略的着力点、受力点和发力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文艺国际传播战略的着力点、受力点和发力点

引用
光明网
1.
https://wenyi.gmw.cn/2024-11/29/content_37708546.htm

中国文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中国文艺不断创新和发展,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从主体间性、数字媒介与网络平台、AI与虚拟现实技术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的战略要点。

主体间性:构建文化自信的基础

在国际文艺传播中,不同文化主体通过对话实现彼此理解,这是构建文化自信的基础。主体间性强调在主体之间的交互过程中实现意义的共同生成,这对于理解和构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启示。


金砖国家联拍联播的纪录片《历史照亮未来——我的博物馆故事》

从路易十四的文化“纯粹性”到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文化常常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文化研究者,特别是哈贝马斯为首的新法兰克福派认为技术也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但是,技术的使用及其与人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中生成的,而不是固有的。技术的主体间性概念揭示了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多重和网络化的意义,挑战了文化纯洁论的观念。

中国文艺作品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强调的是融通互鉴和文明交流,而非对立,文明冲突、文化威胁都不是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的逻辑基础。中国希望推动一种更为包容和开放的文化交流环境,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数字媒介与网络平台:中国文艺传播的新引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用户互动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为媒体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媒介通过“社会计算”突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创造了新的数字空间,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传统关系。在Web2.0时代,网络社群通过众包、群体智慧等方式,实现了多对多的合作传播,使得中国文艺尤其是网络文学集体参与到全球数字传播系统中。

以晋江文学城为例,截至2024年7月31日,晋江文学城网站注册用户数超6780万人,日平均在线时长达80分钟,注册作者275万人,签约作者7万人左右,累计发布在网站上的在线作品619万部,累计发布字数近1500亿字。晋江文学城主要的亮点业务包括IP改编和海外输出,两项亮点业务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目前,在晋江文学城平台上签约影视、动漫、广播剧等40余种形式的衍生版权改编的作品超2100部,其中已有210余部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这些改编作品在国内取得不俗的收视成绩和奖项的同时,也一度引领了海外读者及观众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起到了推动作用。

AI与虚拟现实技术:文艺传播的未来方向

技术不仅改变了文艺的创作、传播和消费方式,也对文艺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创作工具和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AI可以生成音乐、绘画、小说等作品,甚至能够进行编剧和导演。

生成式AI技术,特别是GPT4.0这样的情感“人”,正在逐步改变人与物之间的关联。情感“人”通过语音和文字能够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能够根据用户的情绪状态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支持,提供给用户更具情感价值的互动体验。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文艺国际传播中的应用正在系统化。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文艺国际传播的应用案例和成功模式相对不多,但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为了推进虚拟现实在文艺国际传播中的应用,需要不断总结现有的应用经验,认清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手段,尝试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以找到最有效的应用路径和模式。

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需要加强互动和对话。双方作为独立且平等的主体,彼此尊重和理解。选择输出的文化内容及文本形式还应具有文化间性的特质,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产生共鸣和理解,这样既能反映本国文化的独特性,又能让受众感到熟悉和易于接受。

激活海外市场活力,寻找国际传播的新增长点,需要以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作为受力点,以AI与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发力点,通过市场化运作,深挖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跨界合作、联合制作、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开辟中国文艺和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新增长点,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的提升。

本文是中国文联理论研究2023年部级重大课题(课题号:ZGWLBJKT202303)的阶段性成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