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杭州南宋御街:千年古道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杭州南宋御街:千年古道的前世今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24/04-24/10205004.shtml

杭州南宋御街是一条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古街,从南宋时期的皇家御道到现代城市的文化地标,它见证了杭州城的繁华变迁。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探寻这条古街的历史脉络与现代新生。

南宋《京城图》,红线为皇帝从大内出发沿御街至景灵宫祭祖路线。 毛瑜 摄

2024年4月23日,记者与杜正贤教授漫步在杭州中山路上,脚下正是南宋御街的遗址。杜正贤是浙大城市学院考古系主任,曾任杭州文物考古所副所长。他指出,杭州现在的路面下约2米处,便是南宋的地层。

御街全长约4185米,是南宋皇帝前往景灵宫祭祖的重要通道,沿途经过太庙、朝天门、众安桥等地,与现代杭州的中山南路、中山路、凤起路基本重叠,自南宋至改革开放前一直是杭州的城市中轴线。两旁商肆林立,繁华一时。

南宋《都城纪胜》记载:“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至朝天门、清河坊、中瓦前、灞头、官巷口、棚心、众安桥,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从空中俯瞰,临安城形似一条鱼,凤凰山大内是鱼头,御街如同鱼的脊椎骨,四通八达的街巷则是衍生出的细刺,临安城的繁华便依附于这骨与刺之上。

杜正贤教授在遗址上介绍南宋御街历史格局。 毛瑜 摄

2003年,为配合杭州市万松岭隧道东接线(严官巷段)的道路建设,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中山南路西侧的严官巷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南宋时期的御街、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等重要遗迹。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南宋遗址陈列馆,让人们得以一窥南宋临安城最繁华的御街格局。

在陈列馆内,透过近现代、明清、元代土层,可以直抵两米多深的南宋考古挖掘现场,桥堍桥墩、石砌水闸、房屋基址、道路水井等遗迹一目了然。御街由香糕砖铺设,错缝侧砌、做工考究,分为主道和辅道,主道专供皇帝使用,辅道则供大臣侍卫通行,中间以青石砖分割。

主持发掘工作的杜正贤教授表示,严官巷御街考古的最大成就在于明确了御街的宽度约为20米,并完整揭示了御街的全貌,因此入选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决定“隧道要通、御街也要保”,最终调整了原有的严官巷隧道方案,并在遗址基础上建造了南宋遗址陈列馆,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双赢。

南宋以后,中山路御街一直是杭州重要的城市商业中心,但随着杭州商业中心的偏移,御街和老城区逐渐衰落。2008年,以南宋御街为核心的“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启动,由中国美院教授王澍担任总设计师。

王澍提出两个原则:第一,真实不改变,假古董坚决不做;第二,绝对不可以做强制拆迁,尽可能保留当地居民。他认为这不是简单的保护,而是城市复兴,要守护这座城市的灵魂。

在原则指导下,原有24米宽的御街缩窄为12米;建筑处理采用“新旧夹杂,和而不同”的方式,按照不同年代的真实状态去保护和改造,不做风格化复旧,保留历史和生活的真实痕迹;运用南宋造园手法,引入中河水,在御街两侧布置水系。

王澍回忆:“我记得有人提要求,王教授,你要做到这条水要有哗啦啦的流水声,我们结果是做到的,尤其是在河坊街的那段,很明显的哗啦啦的流水声,很形象很生动,水的气氛就出来了。”

“流水绕古街,小桥连老铺,清池围旧宅”成为御街改造后的第一印象。街道中多为清代和民国样式,不同风格的建筑经过改造更新后重换新生。

杜正贤教授在南宋御街上谈遗址保护建设。 毛瑜 摄

在南宋御街开业两年后,王澍荣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如今的御街不仅是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鼓楼的夜景、大井巷的宝藏小店、凤凰寺的异域风情、游埠豆浆的烧饼油条、南宋书房的文创,甚至太庙旁的大马弄菜市场,都吸引着游客前来打卡。

杜正贤教授喜爱御街的原因在于,它从南宋至今一直保持着热闹繁华的烟火气,这是最鲜活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