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描述痛苦的大师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描述痛苦的大师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对人类痛苦的深刻描绘而闻名。在他的精选集《给麻风病人的吻》《爱的荒漠》《苔蕾丝·德斯盖鲁》《黑天使》中,莫里亚克展现了他作为"描述痛苦的大师"的文学才华。
1933年11月6日,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安德烈·舍梅克斯在欢迎辞中如此盛赞这位作家,“在莫里亚克的艺术天地里,自封国王的人往往是衣冠禽兽,他们贪得无厌,却又被极大的痛苦折磨……他是描述痛苦的大师。”在为痛苦画像这一点上,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精选集中的四部小说《给麻风病人的吻》《爱的荒漠》《苔蕾丝·德斯盖鲁》《黑天使》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一、描述痛苦的大师
《给麻风病人的吻》的主人公为让·佩卢埃尔和诺埃米·达蒂亚伊,前者是一个相貌丑陋、毫无魅力的富家少爷,后者则是容颜姣好、清新脱俗的农家少女。让·佩卢埃尔的父亲为儿子做主,向诺埃米家提出婚配请求,诺埃米的父母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也欣然促成这桩婚事。但两人婚后的生活极不愉快,诺埃米发自内心地厌恶让·佩卢埃尔,也不愿履行夫妻之间的基本义务;而让·佩卢埃尔出于自卑和成全,也在躲避这段令人不安的关系。后来,让·佩卢埃尔早早离世,诺埃米在责备和愧疚中沉沦,拒绝了幸福的可能(一位英俊医生的示爱),自我放逐于世俗的情感之外。
托尔斯泰在其传世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中说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让·佩卢埃尔与埃米·达蒂亚伊缔结了一段十分不幸的婚姻,人生也因此陷入悲剧的旋涡。痛苦是小说主人公共同经历的感受,莫里亚克用轻盈简洁的笔触,将两段爱而不得的婚姻刻画得入木三分。
此外,在文学编年史中,或许由于莫里亚克处于承上启下的年代,《给麻风病人的吻》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有现代小说的风格,读来自有一番独特的味道。
二、偶然与想象
《爱的荒漠》是莫里亚克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52年他正是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凑的艺术”。这句话可谓是切中肯綮,不仅指出了《爱的荒漠》的风格与气质,还是对莫里亚克所有作品的精炼概括。
小说的主人公为库雷热父子(保罗·库雷热与雷蒙·库雷热)和玛丽亚 ·克罗斯。父亲保罗·库雷热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医生,为人正派而又稍显刻板,儿子雷蒙·库雷热是一名18岁的高中生。两人同时喜欢上了漂亮而富有风情的27岁文艺女青年玛丽亚 ·克罗斯,后者丧夫又丧子之后,无奈沦为当地一个富人的情妇。
尽管是被困缚于笼中的金丝雀,喜欢读书的玛丽亚 ·克罗斯却向往纯洁美好的爱情。在电车上与雷蒙·库雷热多次相遇之后,玛丽亚在纠结的心境中确认了对雷蒙的爱恋。只是雷蒙贪图于爱欲与游戏,玛丽亚最终选择逃离这两个男人。
小说采用了追叙的手法,由现在及过去,回忆了一个女人与两个男人的失败的爱情。在写作技法上,最大的特征便是心理独白的广泛运用。作者运用了普鲁斯特的意识流表现方式,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和沉郁的口吻将这个挣扎纠缠的故事娓娓道来。读这部小说时,我有种在读川端康成的感觉,两人的小说有种奇异的互文,都弥漫着絮絮的低语和淡淡的哀愁。
小说题目“爱的荒漠”精准地抓取了这段“三角恋”的特点。真正的爱只存在于美好的想象中,当植入到贫瘠而残酷的现实土壤中,便遭遇了瞬间的枯萎。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流传甚广的小诗,“这里荒芜寸草不生,后来你来这走了一遭奇,迹般万物生长,这里是我的心。”这首诗如莫比乌斯环,正读与反读皆可成立,只是意涵冰火两重,截然有别,用来形容小说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或者说爱情事故),倒也颇为贴切。
最后说下与小说不太关联的话。莫里亚克也曾为记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自然是作家,但又有记者从业经历的为数不少,比如还有亨利克·显克微支、赛珍珠、丘吉尔、马尔克斯、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奈保尔等,而2015年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则是首位斩获此奖的在职记者。看来,记者这一职业对于文学创作大有裨益,大概这就是略萨所言的“练笔的学徒”吧。
三、追求自由的法国“潘金莲”
在追求婚姻幸福和爱情自由的年代,很多旧有的观念被颠覆,那些古典的故事也在重新审视中,被诠释出了全新的意涵,比如《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潘金莲被迫嫁给武大郎,在无爱的婚姻中痛苦不堪,为了能够与西门庆长相厮守,潘金莲决定用毒药杀死亲夫。这在古代社会,无疑是有悖人伦、大逆不道的行为,而在今人看来,不少人赋予潘金莲追求个人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只不过采取了谋杀的暴烈手段。
莫里亚克的代表作《苔蕾丝·德斯盖鲁》,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两者相隔遥远的时空,存在着某种同频的呼应。小说的主人公的苔蕾丝·德斯盖鲁,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当地的庄园主儿子贝尔纳·德斯盖鲁。然而,被安排的婚姻往往蕴藏着不幸福的种子,苔蕾丝发现自己并不爱贝尔纳,婚姻生活也枯燥乏味,苦闷不已。她的闺蜜、贝尔纳的妹妹安娜为了自己的恋人,勇敢地面对家庭的激烈反对,这也让苔蕾丝深受触动。为了解放自己,苔蕾丝决定给贝尔纳下毒……
小说的开头也就由此展开,莫里亚克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巧妙设置了悬念和冲突,逐渐呈现出了完整的故事图景,一个关于矛盾、挣扎与痛苦的婚姻故事徐徐展开。这部小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莫里亚克的作品风格,在一个小小的家庭内,开拓出广阔的空间,将对爱情、亲情、人性等宏大主题的探讨置入其中。
莫里亚克擅长描写人物细腻而丰富的心理,尤其是展现内心的痛苦与煎熬,因此他被誉为“描绘痛苦的大师”。在这部小说中,苔蕾丝在无爱的婚姻中的具体情绪,以及她如何走上找寻自我、发现自我的道路,内心活动被描画得纤毫毕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鲜活的女性形象。
法国信使报如此评价这部小说:“莫里亚克可以同帕斯卡尔和波德莱尔媲美。而这部作品则可以被称作一部‘令人惊叹的杰作’。”继《给麻风病人的吻》《蛇结》《爱的荒漠》之后,这是我读过的第四部莫里亚克。在我看来,莫里亚克的这些作品统构成了小说版的《恶之花》,在对爱情与生活的深描中,展现了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艺术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