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病隙碎笔》:于人生迷惘处,探寻人性温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病隙碎笔》:于人生迷惘处,探寻人性温情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5231691_121123951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在与尿毒症抗争期间创作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在这四年里,他的身体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大脑却进行着无比深邃的思考。他从生命的困惑与痛苦出发,对所处的世界和时代进行审视,对人生意义和精神寄托不断追问,在治疗的间隙里写下这些"碎笔",其中汇集了史铁生对于生命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何为"病隙"?何为"碎笔"?

《病隙碎笔》这本书的命名和史铁生的写作状态是分不开的,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肾病是非常严重的,一周要做三次透析,在两次透析之间只有12个小时的写作时间,所谓"病隙"就指的是这个时间。"碎笔"就是随感式的,史铁生把自己思考的内容,行格于笔端,写成一段段的文字。所以,《病隙碎笔》其实是史铁生的心路纪实,是他坐在轮椅上的沉思。阅读《病隙碎笔》,相当于跟随史铁生走近他的心路。



生命虽苦,但要做一个"快乐的思想者"

一般的思想者,例如罗丹创作的雕塑"思想者"是比较沉重、痛苦的,但史铁生不是,他是一个"快乐的思想者"。从他书中所写的内容来看,他的内核其实应该是放松的,他从来没有把残疾当作自己的一种特殊性,他认为残疾人更不应该有"残疾情节",也就是"自卑情节",不能因为自己是残疾的,便希望别人另眼看待自己,他说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贬低。


史铁生的思考,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已经有所体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命若琴弦》描写了很多插队生活的内容,但和一般写插队生活的作品不一样,他的作品中是带有他自己独特思考的。

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得了严重的疾病,不能再站起来,只能坐在轮椅上,这就导致他对外面的观察受到了限制。这个时候,他的《我与地坛》当中就有了更多的思考,其实这也是一个转折点,史铁生把目光从外面收回来,转向内心,这其实是以另一种方式打开了他的视野,开阔了他的宇宙,时间、空间都不再能够局限他自身,当这样的转向出现之后,才有了他后期的作品:《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等。

《病隙碎笔》是在1998年到2002年初写成的,在这期间他将自己从肉身当中完全解放出来,开始了精神上的开拓。他在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威胁时,并没有沉沦于绝望和悲伤,而是用文字去探索、去理解生命的真谛。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珍视、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面对生死:接受安排,不抱怨,不逃避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既是人生的常态,更是史铁生的常态。史铁生的疾病、残疾对于他的写作有着极大的影响,他的思考,他的文字,都是从他身体状况出发的,生死命运对于他来说,是每天都在影响他的问题。

他曾经写到过:"为什么倒霉的事儿都让我赶上了?"他曾经有过抱怨命运的想法,所以他并不是从开始就把"生死""命运"想得很透彻,但他在后来的生活中一直不断地在思考这些问题,最后他选择了一种相对达观的态度来对待他所面临的命运安排。所谓"达人之命","达人"就是通达之人,不较劲,看透生死,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抱怨,不逃避,每时每刻。他曾经写道:"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生命的意义:向内找寻"宝藏"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当中,可以找到很多提倡"向内"思考的线索,比如孟子提出的"内省"、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一种向内的仰望,仰望自己的内心,仰望自己的良知,和这些哲人一样,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也是始终指向内心构建的。史铁生写道:"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个体价值并非源于外在的成功与财富,而在于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和谐。

他还提到"仰望",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貌似向外,实则不然,他所说的"仰望"本质上是由外向内仰望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如何来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怎样面对自己的欲望?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简单到吃饭、睡觉、奔跑运动等等,都可以算作欲望。史铁生说:"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倒霉?21岁的时候得了这个病,那个时候正应该是欢蹦乱跳的时候。"特别是从他本身的性格、愿望、爱好来说,残疾、轮椅对他更是极大的打击。史铁生是喜欢体育的,他曾经向往着,有一天他也能像卡尔·刘易斯一样,百米跑出九秒左右的成绩,但命运却决定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如果他没有摒弃物质的浮华,回归内心的宁静,通过自我省察与精神修养,找寻生命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很难想象他这样一种状态,怎么能够坚持生活下去,更不必说能够取得怎样的成就了。

爱的奥义:相互敞开,自我满足

在史铁生眼中,爱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说:"爱是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自我感动。"爱具有超越自卑、实现自我救赎的强大力量。史铁生是一个残疾人,他还能不能有爱情?甚至于说他还能不能有性生活?这都是他思考过的问题。



从史铁生自身的角度讲,他认为无论想要拥有什么样的爱都是艰难的。爱情在于心魂要向对方敞开,敞开就会有危险,存在主义说"他人即地狱",当一个人把自己全部无保留地展开之后,就像是"城门大开",会是很危险的一种情况。史铁生认为,孤独是爱的前提,孤独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而是一个生存的常态,人在离开母体,隔断脐带后,就生存在孤独的环境当中所以人的愿望就是沟通,生活中的母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朋友之爱,都是内心想要获得沟通的企图和愿望。爱是乞求、是渴望,这种乞求施与,不是乞求对方给自己一点爱,而是渴望对话,渴望敞开,虽然敞开有危险,但我们依旧渴望向对方敞开自己,只有这样,对方才能够向自己敞开,这种互相的敞开,才能够融为一体,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才能拥有爱情。

在《病隙碎笔》这本书里,还可以看到更多关于"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的内容。一生中,我们也许会偶感困惑和迷惘,你不妨大胆一点,去攀一座山,追一个梦,爱一个人,为人生赋予更多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