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56岁大器晚成的人生赢家 ——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
人物志: 56岁大器晚成的人生赢家 ——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
56岁才创立台积电的张忠谋,凭借其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坚韧的毅力,将一家初创企业打造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制造公司之一。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位大器晚成的企业家如何在科技领域书写传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微芯片是由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简称台积电制造的。
那么,台积电是如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的,它又能否将美中两国推向战争的边缘呢?
一切开始于一个愿景
张忠谋的故事开始于1931年,当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的一个春天,他的父亲是当地的财政官员。张家很快就开始了频繁的迁移生活,从南京到广州,再到英属香港,随着战争的脚步和时代的变迁,张家的旅程是对抗日战争和国内动荡的直接见证。每一次搬家,都是一次新的开始,张忠谋从小就习惯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到了1949年,张忠谋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初到波士顿,他进入了哈佛大学,不久后又转至麻省理工学院,专攻机械工程。在麻省理工的岁月里,他不仅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也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克理丝丁·陈。这段时间对张忠谋来说,既是学术上的成长,也是个人生活的重要转折点。
职业生涯的起点有些坎坷,张忠谋在尝试攻读博士学位未果后,决定进入职场。他的自传中提到,没能成为博士反而成为他人生的幸运转折。这种乐观和逆境中寻找机会的态度,成为了他一生的座右铭。最初,他在福特汽车和希凡尼亚电子产品公司之间犹豫不决,最终因为希凡尼亚的薪资待遇高出一美元,他选择了后者,正式踏入了半导体产业的大门。
1958年,27岁的张忠谋(Morris Chang)在美国达拉斯的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下属的一家微芯片工厂工作,他遇到了一个问题。
制造芯片的过程当时非常复杂,几乎没有一个芯片能正常工作。他开始摆弄工厂的设置,几周内,工厂的利润提高到 20%,然后是 30%。他的老板注意到了他的成功,并提升了他。德州仪器公司资助他攻读博士学位。他们给了他越来越大的责任。几年过去了,张忠谋萌生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将从此改变他的人生轨迹,也将改变世界的未来。
正如德州仪器公司一样,当时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在公司内部建立良好的微芯片工厂。但张忠谋认为这很愚蠢。
微芯片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制造的东西。它需要复杂程度难以置信且价格昂贵的机器,并且在地球上最清洁的环境中生产 。
张忠谋认为,科技公司应该专注于设计微芯片,而把实际制造工作外包给专门的公司。张忠谋向德州仪器公司反复提出这个建议,但他们始终不为所动。最终,他被调到了一个没有前途的岗位上,于是他辞职了。
然而,张忠谋的职业生涯并未就此止步。1983年,加入通用仪器公司并担任首席运营官的决定。这一转变不仅展现了他对新挑战的渴望,也预示着他在科技界的传奇一生才刚刚开始。
创立台积电
1987年,张忠谋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创立了全球首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很快就成为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引领者。自2020年起,全球芯片短缺现象加剧,许多电子产品因此涨价。有专家悲观预测,这场芯片危机将在2022年达到高峰。芯片短缺的情况恰恰验证了张忠谋的远见。
张忠谋开启了台积电的篇章,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思维:公司专注于为其他企业制造芯片,而不涉足设计领域。这一策略意味着台积电的成功依赖于赢得行业内部人士的支持,并集中精力于它最擅长的制造环节。
张忠谋自创立之初便有远大的抱负,希望台积电能够成为全球市场的领跑者。为此,他在公司内部推行了一套专业的管理体系,这在当时的台湾还相当少见。为了营造一个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公司内部的沟通使用英语进行。
他的前瞻思维最终得到了验证。随着半导体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化和成本的增加,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承担这样的尝试。制造芯片需要通过数百个步骤,涉及先进的激光技术和化学过程,为电子信号打造微小的通道,这是计算机进行基础计算的关键。这些过程的成本高昂。
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竞争者选择退出,但张忠谋始终坚持自己的路线。他相信,如果台积电能够吸引足够多的客户,并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它就有可能超越业界的领头羊,如英特尔和三星。
1997年,张忠谋迎来了新的研发主管蒋尚义,并向他明确表示,台积电的目标是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而不仅仅是其中之一。蒋尚义对这一宏伟目标感到惊讶,指出要成为行业领先者,投入的成本可能是竞争对手的三倍。张忠谋回应说,他愿意投入足够的资源以确保台积电成为第一,并且他有足够的耐心,哪怕在2005年卸任CEO后继续担任董事长时也是如此。
2009年4月,当台积电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时,张忠谋再次站了出来。当时,台北的台积电员工在张忠谋住所附近的一个游乐场建立了抗议营地,抗议公司的裁员决定。这是台积电历史上首次出现裁员,这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然而,77岁的张忠谋决定亲自出马,重新聘用了被裁的员工,并将公司的支出翻了一倍多。
这一决定最初没有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但最终证明是成功的。2010年,张忠谋接到了一通来自苹果的电话,这通电话不仅推动了台积电的增长,也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苹果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来生产专为iPhone设计的微芯片,而台积电与客户间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从而在谈判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创新与合作
当贝恩在波士顿咨询集团担任顾问时,他在张忠谋隔壁的办公室效力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在那里,他深入分析了德州仪器的生产及销售数据,得出了一个简单却强有力的结论:生产越多,公司的业绩就会越好。
与苹果达成协议后,张忠谋采取了大胆的一步,借款70亿美元来扩大公司的生产能力,以便为iPhone生产数百万颗芯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苹果一度转向三星以生产其iPhone芯片,台积电仍然成为了苹果的主要芯片供应商。目前,苹果是台积电最大的客户,大约占其总收入的20%。
即使到现在,张忠谋在谈论台积电的客户时依然保持着极度的谨慎。在他的办公室里,当他开始讲述与苹果合作的故事时,他似乎在担心自己是否透露了太多。他表示:“我希望我没有越过苹果设定的讨论限制。”
苹果的现任首席运营官威廉姆斯赞扬张忠谋将半导体行业推向了新的境界。到了2018年,86岁高龄的张忠谋决定第二次退休。此时,台积电已经成功地在许多竞争对手落后的领域大规模生产了电子通道与DNA双螺旋一样微小的芯片,这坚定了张忠谋相信台积电在技术上领先的信念。
推动人工智能革命
在张忠谋的台北办公室,墙面上挂满了诸多荣誉证书以及与全球各地政要的合照,其中一幅显眼的装框漫画,生动地展示了他与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之间的深厚友谊。这幅漫画不仅是两人关系的见证,也象征了张忠谋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贡献。正是他的支持,使英伟达在成为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这一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回溯到90年代中期,当英伟达仍是一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时,黄仁勋曾写信给张忠谋,希望台积电能为其生产芯片。经过一次深入交流,张忠谋决定投入这一合作。
“我对他印象深刻,”张忠谋对黄仁勋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忠谋的这一决策,为人工智能革命提供了助力。得益于台积电的支持,英伟达成长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巨头,其芯片广泛应用于探索海量数据中的模式识别等突破性技术。
在张忠谋2018年退休聚会上,黄仁勋发表的演讲中提到,若无台积电的支持,英伟达今日的市值达到一万亿美元的辉煌成就恐怕难以实现。黄仁勋赠予张忠谋的漫画上赞誉道:“你的事业堪比一部杰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尽管已是年迈之身,张忠谋仍旧保持着良好的健康状态,尽管他不得不放弃了曾是其标志之一的抽烟斗。他认为自己在2018年选择退休的时机是恰当的,这一决定是基于技术发展的考量,而非政治因素。"我坚信我们已经实现了技术上的领先,"他回顾当时的情况说,“我不认为我们会失去这一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