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xnews.net/nxrbzk/nxgs/202405/t20240507_9293353.html

青年夜校:缘何如此火爆

近日,由银川市团委主办、银川市青少年宫联合推出的“青年夜校”火爆异常,部分课程甚至出现了一课难求的情况。38岁的银行职员薛莹莹是“青年夜校”的第一批学员,她表示:“一头是因为年龄进不去的老年大学,一头是已经毕业离开的大学,年轻人想要继续学习能去哪里?”作为一位8岁孩子的母亲,薛莹莹选择来到夜校学习,既是为了陪伴孩子,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学员们之所以会“抢”报夜校课程,主要是出于兴趣、放松身心和陪伴孩子三个方面的原因。学员李沛铭表示:“我喜欢唱歌,学会吉他我就能边弹边唱了!”在课程设置方面,银川市青少年宫金凤宫充分考虑年轻人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有近万名20—45岁的青年参与了课程规划设置。

许多夜校的学员同时还是少年宫的学生家长。“与其孩子上课的时候在门口等待,不如自己也来学习。”一位报名夜校课程的学生家长说,报名夜校,更多的是希望与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据了解,“青年夜校”的服务方面最典型的是把一部分课程安排在了白天。除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外,一些需要上夜班的青年、待业青年以及全职宝妈等,青少年宫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人性化地开设了部分白天课程。下一步,青少年宫还会开设夜间课程,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


“青年夜校”吉他老师周晓瑞给学员讲解曲谱。

云上学习,随时随地

数字化浪潮的推动,将信息和知识都浓缩汇集在移动设备中,线上学习逐渐成为现代人追求知识的必备选项。2024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在线教育普及率也逐年提升。

“中国大学MOOC(慕课)是我的宝藏App。”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大二学生周艺璇表示,她日常会在慕课平台上搜索感兴趣的课程进行系统化学习。“慕课平台上有很多名校名师的课程,像六级英语、法理学、卡通设计等,课程质量高且免费。有的完成学习后还能领取认证证书,学习动力很足。”

除了专门的学习软件和网站,自媒体的发展也让知识传播更灵活。现如今,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最常见的知识载体。55岁的李晓丽刚退休不久,她经常会在“哔哩哔哩”App上搜索书法和园艺花卉相关视频。“我不太喜欢人多热闹的环境,现在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我。”每天跟着“陈建忠书法课堂”练习一小时书法是她现在的日常。除此之外,她也会在遇到困惑时打开小红书搜索求助。“这些软件能随时帮我答疑解惑,感觉学不尽的知识就装在我口袋里。”

线上学习打破了传统课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我在会议室、车里、家中都上过口语课,这份‘便捷性’在我看来是不可替代的。”翟云飞说,相比于线下课程,在线学习的成本更低,内容可选性更强。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对周艺璇而言,线上学习更多是对实际课程内容的补充。“自主学习特别考验耐心,对我的自控力是一种挑战。”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应用,线上学习平台将实现更加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和更加智能、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微博教育垂类内容运营工作人员说,“网络的信息推送和传播让更多具有相同标签的网民聚合,形成‘学习社区’,营造线上学习氛围。”


宁夏老年大学学员们在书写篆书。

老年大学:银发族最爱上啥课

每天早晨八点半是宁夏老年大学门口最热闹的时候,学员们个个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与门口保安热情打招呼后,络绎不绝地进入校园,重拾“背上书包上学堂”的乐趣。

翻开宁夏老年大学的课表,周一到周五,每个教室课程都排得满满当当。如今,老年人学习内容不止传统雅趣,课程丰富程度超乎想象,智能手机应用与手机摄影、短视频抖音制作、旗袍走秀、烘焙烹饪……各类潮流款课程令人羡慕。

56岁的陈阿姨是东北人,退休后随女儿来到银川,谈起最爱上的课滔滔不绝:“我喜欢旅游,以前做视频做得不好,在这里学剪映后,现在做视频质量明显高多了,我以后还要拍微电影呢!”陈阿姨本学期一共报了6门课,除了周一,其他工作日都来上课。“因为康养保健系的课程是新成立的,没有限制,我就多报了3门,这些课程我都喜欢,还有一些喜欢的课程我都没报上呢,等着以后继续抢课。”陈阿姨兴奋地说。

对于老年人来说,使用专业软件制作视频,学习起来会不会有困难呢?班上的刘阿姨解答了这一困惑,“学校很多课程包括普及、初级、中级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适合的班级,而且课程进度不是很快,学习起来也能跟上。短视频这两年这么流行,我们退休了至少也要了解一下,紧跟时代潮流,如果能跟年轻人玩在一起更好。”

同一时间的民族舞课堂上,身穿民族风服装,头顶时尚卷发,张娅梅穿着舞蹈鞋,跳得很专注。看着她灵巧连贯的动作,很难想象她已经67岁了。“以前就很喜欢跳舞吗?”“对,以前退休了经常和朋友一起去跳广场舞,但广场舞没有专业老师指导,来老年大学学习舞蹈后,动作、手势都标准了不少,进步非常快。”已经学习民族舞一年半的张娅梅一脸自信地说。

兴趣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在老年大学有人通过舞蹈收获了自信,也有人通过朗诵发掘了个人特长,从学员成长为老师。今年63岁的魏伟身材矫健,看上去有着与年龄不符的精气神。2014年他进入宁夏老年大学学习朗诵,5年后,他通过努力考入学校朗诵队,多次参加比赛并获奖,如今他还去别的老年大学当起了老师。“在老年大学,我完成了年轻时候想做但没做的事,发掘了自己的特长,并且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实现自己的价值,感觉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年轻了。”魏伟道出了“银发族”爱上老年大学的共同心声。


宁夏老年大学,短视频抖音制作班学员在交流学习。图片由宁夏日报记者 付杨 摄

记者手记 | 我永远不会停止生长

4月26日,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举行,“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倡议不仅引起了众多热爱学习的人的共鸣,也唤醒了那些已久离课堂和书本的人们。其实,在我国积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背景下,只要你怀揣着学习的热忱,便可发现处处皆是学问,时刻皆能求知。

近期,“青年夜校”在年轻人中异军突起,上海曾有超过65万人同时在线争抢近万个课程名额的盛况,宁夏也出现夜校钢琴课几秒钟就被一抢而空的景象,“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已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新潮流。在老年大学,众多“银发族”找到了“重返十八岁”的青春密码,普拉提、短视频制作、旅游英语、保健按摩、婴幼儿护理等特色课程,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更引领他们与当下的新鲜事物“接轨”,激发老年生活的热情与活力。此外,网络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等为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高等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抖音等平台上分享公开课,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国内顶级学府的教学资源。线上学习,不仅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还降低了学习成本,实现更多人成为名校“旁听生”的梦想。

老年大学课程的花样翻新、青年夜校的一课难求、线上课程的触手可及……以上种种现象都是这个时代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热潮的生动写照。为何我们如此热衷于学习?原因在于,学习不单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更是塑造丰富多彩人生的秘诀。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已,阖棺乃止”,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门人生必修课。

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保持终身学习,就能不断挖掘出新的乐趣,开拓新的视野,丰富新的人生体验,正是“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终身学习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相比汲取知识、增长才干,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为我们培养一种不断探索、永不停歇的精神内核,激励我们怀抱积极心态,勇敢直面生活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当然,终身学习并非盲目地追求课程种类的“囤积”和知识数量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以兴趣为出发点,快乐学习、身心获益。“学海无涯苦作舟”,“乐”亦能作舟,如此“一棹春风一叶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万顷波中得自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