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逃避亲密者到底想逃到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逃避亲密者到底想逃到哪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isworkclinic.com/news/withdrawers/

在亲密关系中,有些人似乎总是难以靠近。他们可能害怕受伤,可能追求自由,也可能对情感表达感到不自在。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逃避亲密者的行为特征及其改善之道,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我給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飢渴;我試著用困惑、危險、失敗來打動你。  
~阿根廷作家Jorge Luis Borges

不同类别的逃避亲密者

逃避亲密者并非单一类型,其逃避亲密的行为模式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人格特质、过去经验、以及对亲密关系的期待与认识等。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逃避亲密者类型:

1. 恐惧型逃避亲密者

  • 特征:害怕亲密关系会带来伤害,对拒绝和背叛异常敏感。他们可能曾经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创伤,导致对亲密关系产生不信任。
  • 表现:常常制造距离,避免深入交流;对伴侣的关心感到不安;容易产生嫉妒和控制欲。

2. 回避型逃避亲密者

  • 特征:倾向于独处,认为亲密关系会限制个人的自由。他们可能对承诺感到恐惧,害怕失去自我。
  • 表现:常常找借口独处,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对伴侣的依赖感到不适;避免讨论感情问题。

3. 冷漠型逃避亲密者

  • 特征:对情感表现冷漠,似乎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他们可能抗拒接触自己的情绪,或者对情感的表达感到不自在。
  • 表现:很少表达爱意,对伴侣的关心反应冷淡;对亲密行为感到不感兴趣;常常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4. 合并完美主义倾向的逃避亲密者

  • 特征: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高的标准,害怕亲密关系会暴露自己的缺点。他们可能对失败感到恐惧,并对亲密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 表现:常常挑剔伴侣的缺点,对关系中的小问题过度放大;对亲密关系感到失望和沮丧。

改善方式的共同点

  • 建立安全感:无论哪种类型的逃避亲密者,建立安全感都是改善关系的关键。
  • 沟通:鼓励逃避亲密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学习倾听伴侣的需求。
  • 逐步建立亲密:不要急于求成,从小事做起,慢慢增加亲密感。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卫生服务者的帮助。

逃避亲密者在不同阶段时关系中的表现

关系初期

  • 表现:可以表现出对关系的兴趣,但随着关系的深入,会开始表现出退缩的行为。
  • 原因:害怕承诺,担心过度亲密会失去自由。

关系发展期

  • 表现:常常找借口推脱与伴侣的约会或活动;对亲密行为感到不适;避免讨论感情相关的问题。
  • 原因:恐惧受伤,害怕关系中的冲突和争吵。

关系稳定期

  • 表现:常常表现出冷漠和疏远;对伴侣的需求反应冷淡;避免与伴侣进行深入的交流。
  • 原因:认为关系已经稳定,不需要再付出努力;对亲密关系表现厌倦。

关系危急期

  • 表现:有时会挑起争吵,或者刻意选择沉默;对伴侣的指责或防御感到不耐烦;甚至会考虑结束关系。
  • 原因:认为关系已经无法挽回,或者对关系的未来感到悲观。

不同阶段的改善策略

  • 关系初期:建立信任,慢慢增加亲密感。
  • 关系发展期:鼓励沟通,帮助对方表达情感。
  • 关系稳定期:寻找新的共同兴趣,增加生活中的新鲜感。
  • 关系危急期:寻求专业帮助,共同面对问题。

如何帮助逃避亲密者更心安

理解恐惧的根源

  • 童年经验:探索逃避亲密者的童年经历,了解其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是否源于早期的被抚养经验。
  • 人格特质:评估逃避亲密者的人格特质,了解其是否具有完美主义、回避型人格等特征。
  • 认知扭曲:帮助逃避亲密者识别并挑战其对亲密关系的负面认知。

建立安全感

  • 提供情感支持:让逃避亲密者感受到值得被爱和被接纳。
  • 尊重个人空间:给予逃避亲密者足够的个人空间,避免过度逼迫。
  • 建立信任:通过诚实可靠的行动,逐步建立逃避亲密者对他人的信任。

逐步增加亲密感

  • 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互动开始,例如一起看电影、散步等。
  • 设定明确的界限:让逃避亲密者清楚地知道,亲密关系里还是可以有界限的,并不会失去自我。
  • 庆祝小成就:当逃避亲密者愿意为关系冒险时,给予积极的反馈。

寻求专业帮助

  • 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逃避亲密者克服对亲密的恐惧。

参考文献:

  1. Kobak, R., Ruckdeschel, K., & Hazan, C. (2013). From symptom to signal: An attachment view of emotion in marital therapy. In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Perspectives On Emotion In Marital (pp. 46-71). Routledge.
  2. Overall, N. C., Simpson, J. A., & Struthers, H. (2013). Buffering attachment-related avoidance: softening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efenses during conflict discuss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4(5), 854.
  3. Myung, H. S. (2020). Emotional Pathways Towards Connection: Mapping Key Emotion Sequences of Withdrawers and Pursuers During EFT Change Events (Doctoral dissertation,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School of Psychology).
  4. Huerta, P., Edwards, C., Asiimwe, R., PettyJohn, M., VanBoxel, J., Morgan, P., & Wittenborn, A. K. (2023).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pursue-withdraw patterns, attachment, and gender among couples in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51(1), 57-75.
  5. Carlson, M. W., Oed, M. M., & Bermudez, J. M. (2017). Satir’s Communication Stances and Pursue–Withdraw Cycles: An Enhanced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Framework of Couple Interaction. Journal of Couple & Relationship Therapy, 16(3), 253-27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