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件小事写透” 十八个方式方法与技巧
“把一件小事写透” 十八个方式方法与技巧
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所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拥有。因此,当取火、传火的人足够多,多到能填满一个民族、甚而一个国度,此时,它会成为另一位作家别林斯基所说的'把时代最真实、最本质、最具有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和知识的总汇,立而弥坚,永垂不朽。”
一、细节的观察
小事往往隐藏于日常琐碎之中,若缺乏细致入微的观察,便极易被忽视。例如,清晨街边早点摊的摊主,那熟练地揉面、下锅、控油、调味的动作,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生活的韵律。观察他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在晨曦下闪烁微光;观察他眼神中的专注与疲惫,那是为了生计而奔波的痕迹;观察他与顾客简短而热情的交流,一句“您来啦,还是老样子?”尽显人间烟火的温暖。只有像这样细致地观察,才能将小事的纹理清晰地呈现于笔端。
二、精准的选材
并非所有小事都值得大书特书,选材的精准性至关重要。要选取那些看似平凡却具有独特内涵的小事。比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年轻人主动为老人让座。这是一件极为平常的小事,但如果深入挖掘,它体现的是社会公德与人性的善良。而不是选择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如毫无目的地记录自己一天中无数次的开关门动作。选材精准,是把小事写透的基石。
三、确定独特的视角
面对同一件小事,视角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以一场校园里的运动会为例,若从运动员的视角出发,可以描写他们在赛场上的紧张、兴奋、拼搏,内心的自我挑战与对胜利的渴望;若从观众的视角,则可以刻画看台上的欢呼、呐喊、激动的表情,以及观众们对不同班级运动员的支持与期待;若从裁判员的视角,便能叙述维持赛场秩序的严谨、对比赛规则公正执行的态度。独特的视角如同三棱镜,能折射出小事的多面光辉。
四、深入的情感体验
当描写一件小事时,融入真挚的情感能使文字鲜活起来。回忆童年时与小伙伴在田野间捉蛐蛐的经历,那是对纯真友谊的怀念,对无忧无虑童年时光的眷恋。当描写时,让这种情感自然流淌,如“那片田野,如今或许已沧海桑田,但儿时与伙伴们在其间欢笑奔跑,为了一只小小的蛐蛐而欢呼雀跃的场景,却永远镌刻在心底,成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每念及此,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上扬,而眼眶也会微微湿润。”有了情感的润泽,小事不再枯燥,而成为触动读者心灵的琴弦。
五、生动的细节描写
小事本来就小,唯有细节打动人。描写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眯着眼,手中的针线在布间穿梭,那根细细的针带着长长的线,在衣服的破洞处来回穿插,她不时地用牙齿咬断线头,又仔细地将线结打得紧紧的,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绝世珍宝,而她手中的衣服,承载着的是无尽的母爱。”这些细节描写,让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母爱在细微之处熠熠生辉。
六、巧妙的情节设置
即使是小事,也可以设置巧妙的情节。比如描写一次家庭聚会中的做饭过程,不要平铺直叙地从食材准备写到饭菜上桌。可以先设置一个小悬念,如原本计划好的拿手菜却发现缺少了关键食材,然后大家一起想办法补救,或是临时改变菜单,在这个过程中穿插家人之间的调侃、协作,这样的情节设置会让这件小事充满趣味与张力。
七、合理的想象与联想
在描述小事时,合理的想象与联想能拓展其内涵与意境。看到窗外飘落的树叶,可联想到生命的轮回,“这片树叶,从嫩绿的芽苞,历经风雨阳光,长成一片浓绿的生机,如今却在秋风中瑟瑟飘落,它如同一个舞者,在生命的舞台上完成了最后的谢幕,然后归于尘土,等待来年,或许又会以另一种形式重生,成为新生命的养分,就像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八、鲜明的人物刻画
如果小事中有涉及人物,鲜明的人物刻画必不可少。在描写小区门口保安的日常工作时,“李保安,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警惕。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站在小区门口,身姿笔挺,像一棵苍松守护着这片家园。他对每一个进出的车辆和行人都仔细询问、登记,那严肃的表情在看到熟悉的业主时会瞬间化为温和的笑容,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亲切地打着招呼,他的存在,让小区里的居民们有着满满的安全感。”
九、环境的烘托渲染
环境能为小事营造氛围。描写在雨中等待公交车的经历,“阴沉沉的天空,如一块巨大的铅板,沉甸甸地压在城市的上空。细密的雨丝像无数根银线,在天地间织成一张朦胧的网。街边的路灯在雨中散发着昏黄的光晕,映照着湿漉漉的地面,积水倒映着匆匆而过的行人的身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站在公交站牌下,心情如同这天气一般阴霾,满心焦急地等待着那辆迟迟不来的公交车。”
十、善用对比与衬托
在写小事时,对比与衬托可突出其特质。例如描写一个内向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与那些外向活泼、积极发言的孩子形成对比,“教室里,同学们一个个都像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自信与兴奋的光芒。而角落里的小明,却静静地坐着,眼神有些躲闪,双手紧紧地握着课本,偶尔抬起头,看着同学们的热闹,那一抹羞涩与内敛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如同角落里的一朵小花,虽不娇艳夺目,却有着自己的淡雅与宁静。”
十一、把握节奏与韵律
文字的节奏如同音乐的节拍,在描写小事时,要把握好节奏的快慢、韵律的和谐。叙述一次悠闲的散步,“沿着蜿蜒的小径,脚步缓缓地迈动,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大地轻声对话。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为这漫步的节奏打着节拍。时而驻足,欣赏一朵盛开的小花,那短暂的停顿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而后又继续前行,思绪在这舒缓的节奏中飘荡,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十二、简洁而有力的语言
避免冗长繁琐的表述,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小事。如描写一次跑步比赛的开始,“发令枪响,如雷贯耳。运动员们如离弦之箭,弹射而出。肌肉紧绷,目光坚定,向着终点飞奔而去。”简短的几句话,却将比赛开始的紧张与激烈展现得淋漓尽致。
十三、制造悬念与冲突
以一次旅行中的迷路经历为例,可以先制造悬念,“本以为按照地图的指引,这将是一次顺利的旅程,然而,当走进那片古老的街巷时,却发现周围的一切变得陌生起来。原本清晰的路标似乎都消失不见,手机也突然没了信号,一种不安与迷茫在心中蔓延开来,接下来该何去何从?”这样的悬念与冲突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十四、主题的深度挖掘
一件小事往往可以挖掘出深刻的主题。比如描写一次植树活动,不仅仅是描写挖坑、种树、浇水的过程,更可以挖掘出其背后的环保意义、对生命成长的期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等,使小事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
十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在写小事时,开头与结尾要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写“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切似乎都充满了希望与生机,我踏上了去图书馆的路,却未曾想到会有一场意想不到的邂逅。”结尾则可以是“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归途上,我回想起在图书馆里的那次邂逅,心中满是温暖与感慨,这一天,因那一件小事而变得格外难忘。”
十六、多感官的描写
在描述小事时,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一次逛集市的经历,“视觉上,五颜六色的商品琳琅满目,红的苹果、绿的青菜、彩的布帛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听觉上,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新鲜的水果嘞,便宜卖啦!’'手工编织的篮子,好看又实用!’不绝于耳;嗅觉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油炸糕的香甜、烤肉的焦香、鲜花的芬芳相互交织;触觉上,触摸着那些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粗糙的质感带着匠人的温度;味觉上,品尝一口刚出炉的烧饼,酥脆的外皮与咸香的内馅在舌尖上碰撞出美妙的滋味。”
十七、引用与化用
在文中适当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描写思念故乡之情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当夜深人静,望着异乡的明月,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故乡的那片山水,那熟悉的街巷,那亲切的乡音,都成为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如同古人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十八、反复修改与雕琢
完成初稿后,要反复修改,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描写是否准确、情感是否真挚、主题是否突出等。如同雕刻家对待璞玉一般,精心打磨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段落,才能使文章臻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