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国古代兵学双璧的异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国古代兵学双璧的异同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5035095_121119386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兵书,它们在军事理论和实践应用上各有侧重。《孙子兵法》侧重于战略层面的指导思想,而《三十六计》则更注重战术层面的具体操作。本文将从篇章结构、内容内涵、修书风格、历史地位、群众基础等多个维度对这两部兵书进行比较分析。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书影,中华书局,2016版

篇章结构

《孙子兵法》由十三篇组成,约六千字,从《始计篇》到《用间篇》,其谋篇布局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而《三十六计》则分为总说、计名、跋三大块,主体部分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每套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逻辑结构相对松散,计与计之间关联性不大,且存在重复之嫌。

内容内涵

《孙子兵法》是军事理论著作,侧重于战略层面的指导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军事指导意义。而《三十六计》则是一部兵法实用手册,侧重于战术层面的具体操作,内容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有论者认为,《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在某种程度上是“道”与“术”的关系。

修书风格

《孙子兵法》以其深邃的哲理性和完备的系统性著称,辞约而义丰,具有高度的哲理色彩和抽象性。而《三十六计》则以普通人喜闻乐见的成语、俗语概括兵家谋略思想,语言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且通过具体的战例来说明计谋的运用。

历史地位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古代第一兵书”,地位无人能撼动。而《三十六计》从被发现以来却争论不休,褒贬不一。褒扬者将其抬到云端,贬之者则斥其为阴谋诡计。实际上,《三十六计》是建立在规律基础上的方法论,本质上是谋划和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智慧韬略。

群众基础

在军事界和学术界,《孙子兵法》的认知度更高;而在民间层面,《三十六计》的知名度和熟悉程度更广。《孙子兵法》是阳春白雪,《三十六计》是下里巴人。

“计”的含义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都讲“计”,但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三十六计》讲述的是阴谋诡计、奇谋巧计;而《孙子兵法》中的“计”是计算,是筹划,不是计谋。

影响关系

《孙子兵法》对《三十六计》的影响是明显而具体的。《三十六计》的战争观念、军事范畴、辩证思维等多承《孙子兵法》而来。可以说,《孙子兵法》奠定了中国兵法艺术的理论基础,而《三十六计》则是中国兵法艺术的思考与操作。

(明)闵于忱辑《孙子参同》书影
全书共五卷,内容以李贽编纂评注为底本,依《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下首列魏武帝原注,附以李贽、王凤洲、袁了凡等人的评语。此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闵于忱松筠馆刊朱墨套印本。

可以说,《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一脉相传。如果说《孙子兵法》奠定了中国兵法艺术的理论基础,那么,《三十六计》则是中国兵法艺术的思考与操作。正如有学者在关于《三十六计》的相关研究中所指出的一样,从《孙子兵法》到《三十六计》,战略思维由繁而简,由抽象而具体,由博大、恢宏而凝练、实用。《三十六计》抽取《孙子兵法》的精髓,导入《易经》的规则,彰显道家的大气,体现儒家的关怀,是中华民族运筹智慧的精华代表。我深以为然。

通计策谋略,识兵家智慧,
跟着尹世尤教授读通《孙子兵法》
书名:《孙子兵法》通识
作者:尹世尤
书号:ISBN 978-7-101-16451-0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孙子兵法》是众人皆知的兵书,但其实又有许多方面,与读者的一般印象截然相反。《〈孙子兵法〉通识》不仅在书中回应了上述问题,更打破常规的按篇章讲解的模式,将《孙子兵法》不同篇章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从“兵圣”孙武、《孙子兵法》其书及其流传、战争审思、微言大义、思想内核、国际传播、比较视野里的《孙子兵法》等七个方面,对《孙子兵法》全书进行了有机串联、生动讲解,既从原典大意和思想内核两个角度出发,帮助读者对《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智慧建立完整而立体的认知,又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使读者对这部“古代第一兵书”的成书、流传及其影响建立清晰而整体的了解。文字可读性强,阅读体验流畅有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