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用户习惯-让你的产品更懂用户
剖析用户习惯-让你的产品更懂用户
用户习惯对产品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从Windows和Mac操作系统的差异,到Instagram的logo变更,再到Windows 8的界面变革,这些案例都揭示了用户习惯的重要性。本文将探讨用户习惯的形成机制、易用性与学习成本的关系,以及如何在遵循用户习惯和产品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用户习惯的重要性
为了设计出用户易于接受的产品,进行用户调研以了解其习惯变得尤为重要。在设计过程中,产品易用性是一个关键指标,它反映了产品是否易于使用。用户往往会基于他们的“惯性认知”,即其他产品培养出的使用习惯,来判断一款产品的易用性。因此,一个符合用户习惯的产品往往被认为易用性较好,而不符合用户习惯的产品则可能面临用户流失的风险。
用户习惯的形成
用户行为习惯的形成与记忆的两种类型“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紧密相关。
- 外显记忆是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描述的记忆,例如学校学习时背诵的课文和公式。
- 内隐记忆也称为非陈述性记忆,是我们无法用行为描述的记忆,例如学会骑自行车后很难遗忘的技能。这种记忆与我们的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相关联,一旦形成,便不易改变。
内隐记忆的形成与我们使用App时的习惯性行为有很大关系,用户可能习惯性地点击App的最后一个主Tab寻找设置功能,因为大多数App都遵循这种设计模式。而对于那些不常用的功能,如微信的“生活服务”入口,用户可能需要短暂思考其位置,这表明习惯的形成与使用频率有关。因此,理解用户行为习惯背后的记忆机制,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创建更符合用户直觉和习惯的产品。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师可以减少主观判断,更多地基于用户的实际行为特征来设计产品,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用户习惯的局限性
虽然遵循用户习惯可以提高易用性,但过度依赖习惯可能会限制创新。有时候,创新的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尽管最初可能会遇到用户的阻力。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变化可能要求产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改变用户习惯存在风险,也可能是必要的。
产品成功的其他因素
- 市场定位:产品的市场定位、目标用户群体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也会影响产品的成败。
- 品牌影响力:强大的品牌可以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即使产品有所改变,用户也愿意跟随。
- 营销策略:有效的营销策略可以帮助用户理解和接受新的产品特性或习惯。
- 产品品质:产品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是用户是否愿意持续使用的关键。
平衡用户习惯与创新
- 渐进式创新:通过逐步引入新特性,而不是一次性大规模改变,可以让用户逐步适应。
- 用户反馈:收集用户反馈并根据反馈调整产品,可以帮助找到用户习惯与创新之间的平衡点。
- 教育用户:通过教育用户理解新产品特性的价值,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对新事物的抵触情绪。
为什么要避免改变用户习惯
改变用户习惯可能会带来不适甚至反感。例如,Instagram(Ins)的logo从拟物化变为扁平化,并改变了颜色。这个变化让许多用户难以在视觉上与旧logo产生联系。有些用户甚至因为找不到新logo的应用而感到困惑,或者觉得新logo不好看,从而不想再使用该应用。类似的情况还有Windows 8的界面变革,它引入了全新的开始屏幕,与传统开始菜单有很大差异,导致许多用户感到不习惯,这也成为了该系统受到批评的原因之一。
怎样避免改变用户习惯
用户习惯虽然在长时间内形成且难以改变,但在某些情况下,培养新的用户习惯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推动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以下是在何时培养新用户习惯的几种情况:
在培养新的用户习惯时,重要的是要确保这种改变能够为用户带来明显的价值,并且要通过良好的用户引导和教育来减少用户的抵触情绪。同时,产品应该提供足够的过渡期,让用户逐步适应新的习惯,而不是突然间强迫用户改变。
怎样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
这里就需要提到“上瘾模型”。上瘾模型通过触发用户内在动机、简化行动步骤、提供即时奖励、鼓励用户投资以及形成正向反馈循环,有效地促进了用户习惯的培养。它利用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创造了一个能够引起用户情感共鸣并促使他们重复使用产品的体验。通过这个模型,产品设计者能够深入理解用户需求,设计出易于使用且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最终实现提高用户粘性、增强品牌忠诚度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这个模型是由尼尔·埃亚尔(Nir Eyal)和瑞安·胡佛(Ryan Hoover)在他们的作品《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中提出的。上瘾模型的目的是通过创造积极的用户体验循环,让用户反复回到产品中,最终形成习惯。
上瘾模型(Hook Model)
上瘾模型是一种设计思维框架,用于创建能够吸引用户并促使他们反复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体验。这个模型通常由四个主要步骤组成,分别是触发器(Triggers)、行动(Action)、奖励(Reward)和投资(Investment)。下面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触发(Triggers)
- 内部触发:用户内心的焦虑、无聊、孤独等情感驱动他们采取行动。
- 外部触发:来自产品的通知、广告、电子邮件等外部信号,提醒用户采取行动。
行动(Action)
行动是上瘾模型的第二个步骤。用户在触发的驱使下采取行动,这通常涉及到执行一个简单的任务或操作。开始行动,才会养成习惯。
行动的简便性是关键,设计时应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完成所需的操作。
斯坦福大学福格博士曾提出“福格公式”,福格行为模型可以用公式来呈现,即 B = MAT。B 代表行为,M 代表动机,A 代表能力,T 代表触发。只有动机、能力 、触发三者皆备,才能跨过“行动线”。
- 动机(Motivation):动机是指一个人执行某个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包括欲望、需求、愿望等。动机可以是正面(追求快乐、成就)或负面(避免疼痛、失败)的。在设计产品或服务时,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和增强用户的动机。
- 能力(Ability):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某个行为所需的技能和资源。能力包括时间、金钱、体力、智力、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为了让用户执行某个行为,必须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能力,或者产品设计要足够简单易用,以降低能力门槛。
- 触发器(Trigger):触发器是指促使人们执行某个行为的信号或刺激。触发器可以是外部环境中的某个提示,也可以是内在的心理暗示。触发器在恰当时刻出现,能够有效地引发行为。
奖励(Reward)
用户在采取行动后获得奖励,这可以是社交奖励、猎物奖励(如积分、徽章)、自我奖励等。奖励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强他们对产品的正面情感,并鼓励他们继续使用。
投资(Investment)
用户在产品中投入时间、数据、努力、社会资本或金钱等资源。投资增加了用户对产品的承诺,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继续使用产品。
结语
产品设计师在遵循用户习惯与进行创新之间需要做出权衡。完全遵循用户习惯可能限制了设计的创新性,而不遵循用户习惯则可能导致用户难以适应。作为产品负责人,选择哪种方案取决于对用户习惯和产品创新价值的判断。最终,设计出既符合用户预期又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是设计师面临的挑战。这种平衡的实现需要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同时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