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获批准 中国平安将参与重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获批准 中国平安将参与重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489517.html

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获得法院批准,中国平安将参与重整。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方正集团的重整计划、中国平安的参与情况以及方正集团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7月5日,“方正系”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方正集团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这也意味着,方正集团重整计划尘埃落定。

同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告称,《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草案)》已于2021年5月28日经重整主体召开的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并于6月28日经北京第一中级法院做出的民事裁定书依法批准并生效,民事裁定书于7月5日已送达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

中国平安此前披露,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代表中国平安与华发集团(代表珠海国资)、特发集团组成的联合体将参与方正集团以及其四家子公司(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方正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的实质合并重整,并于4月30日签订《重整投资协议》。

资料显示,方正集团为由北京大学投资设立的全国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近年受内外部因素影响,方正集团及其下属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资不抵债等问题,方正集团被法院裁定与旗下四家主要子公司一并进入司法重整程序。

据悉,此次重整采用“出售式重整”的模式,即重整主体以除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微电子)全部权益以外的保留资产出资设立新方正集团,再由投资者受让新方正集团的股权;待处置资产留在重整主体内,按照重整计划的规定处理。

平安人寿与华发集团将按7:3的比例受让新方正集团不低于73%的股权,不超过27%的新方正集团股权将抵偿给选择以股抵债受偿方案的债权人,重整主体持有的方正微电子全部权益由深超科技或其指定主体单独承接。本次重整投资者最终支付对价金额及持股比例取决于债权人受偿方案选择情况,其中平安人寿将以370.5元至507.5亿元对价受让新方正集团51.1%至70.0%的股权。

“中国最大校企”的陨落:千亿资产败于内斗?

为何曾经坐拥3600亿资产的“中国最大校企”方正集团,如今会被他人接盘,最终易主?

其实从方正集团踏上扩张的第一步起,其流动性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已然倒下。

方正集团是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设立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脱胎于北京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王选院士的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是其起家之本。

1987年,王选主持的北大科技开发总公司与张玉峰、晏懋洵等北大讲师创办的北大技术服务部合并,并于次年将公司改名为北大新技术公司。

在王选、张玉峰等人的操盘下,北大新技术公司以方正系列照排产品为主,发展迅速,又于1991年正式改名为北大方正。但此后几年,因机制产权、管理层内斗等问题,方正高层更迭频频,创业功勋之一晏懋洵、原总经理楼滨龙、原总工宋再生等先后出走,唯有王选和张玉峰稳坐董事会位置。

1999年,王选与张玉峰因常年经营理念不合矛盾激化,上演了“夺权之争”。当年9月,香港方正的第二大股东要求王选辞任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紧接着,方正集团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又联名要求香港方正董事张玉峰辞职。

最终在北大校方的介入下,王、张二人出局集团董事会,方正集团董事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而此后原北大教育学院副院长魏新,以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正式进入方正集团,并于2001年晋升为集团董事长。

魏新成为方正集团掌门人后,拉来了一位“关键人物”李友入伙。2001年,方正科技董事祝剑秋意图将方正科技从集团中剥离出去,而李友通过深圳凯地投资联合多家公司举牌方正科技,帮助方正集团保全了对方正科技的控制权。李友与方正集团的纠葛也就此结下。

在方正科技举牌风波后,李友如愿以偿,先进入方正科技任总裁,后进入方正集团担任CEO。李友也借此机会将他在郑航学院的同学们先后拉入方正集团,方正的“郑航系”逐渐形成。

2003年是方正集团的关键之年。李友及其“郑航系”通过国有企业改制最终持股公司65%的股份,成为北大方正实际控制人。改制之时,北大方正集团净资产约10亿元,评估值为1.5亿元,按照此估值,方正集团65%的股权仅价值1亿元左右。这场改制也引发了巨大争议,各界纷纷质疑此次改制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股权转让不合规,为之后旷日持久的公司控制权之争埋下了隐患。

更为严重的是,十多年来,方正集团以国企的名义获得了诸多融资便利,但集团内部失控,治理失范,管理层利益输送潜行。

在改制后的“郑航系”掌控时期,集团董事长仍为魏新,“郑航系”在集团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占据两席。2015年1月,“郑航系”李友等高管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2016年11月,李友因内幕交易罪等,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7.5亿元。北大随即安排新的方正集团高管,重新拿回控制权。

“郑航系”李友等并不甘心失去方正集团控制权,多次主张要恢复成都华鼎和深圳康隆在北大方正持有的35%的股权,并积极行使招润投资持有的30%的北大方正的权利。2017年12月,在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旁,“郑航系”的余丽、冯志丹、李立民等人甚至公然抢夺招润投资公章、营业执照等证件。

北大方正也予以回击。2019年6月,北大资产起诉李友、余丽等人,主张签订的关于转让方正集团于2003年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效及方正集团的改制无效,已获得正式立案。

争斗之下,方正集团的危机爆发。

2019年底,因流动资金紧张,方正集团陆续出现贷款逾期、债券违约,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此间,集团和子公司涉及的股权纠纷、证券纠纷诉讼不断。

债务和诉讼危机下,公司亟需实施重组,于是便有了2020年2月,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债权银行对方正集团的破产重整申请。无论是内部人员当年通过改制获得的35%北大方正股权,还是招润投资持有的30%的北大方正的权利,都将化作乌有。

等待重生

2021年1月29日,北大方正发布公告称,经过多轮竞争性选拔,最终确定由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国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为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者。

接盘的中国平安是地产大户,掌舵人马明哲似乎对地产偏爱有加,此前投资碧桂园赚了不少钱,近期又盯上了华夏幸福。

接盘的另一位珠海华发的主营业务也正是房地产开发。方正集团的地产资源则集中在北大资源(0618.HK)身上,它也是方正集团值钱且优质的资产之一。据官网资料,北大资源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深耕城市20余个,开发面积达2000万平米。

不过,近两年,北大方正陷入重组泥潭,北大资源也不能“独善其身”。据其2020年业绩报显示,北大资源总营收规模90.85亿元,上年为241.32亿元;近两年,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分别是-24.22亿元和-20.25亿元。目前,北大资源港股已停牌多日,停牌前市值仅10.39亿港元。

此外,医疗板块也被认为是方正集团有价值的资产之一,主要以北大医药(000788.SZ)为主体,依托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拥有以北京大学国际医 院为旗舰医 院及十余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另外,还有一个占地220多亩、孵化百余家生物医药型企业的北大医疗产业园。

而中国平安曾在公告中指出,“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是本公司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积极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举措。”

端午节前,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等纷纷公布了公司或子公司今年前五个月的保费收入情况。其中,中国平安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10.82亿元,依然稳坐同业第一,但收入同比增速-5.66%,垫底同行。

作为寿险龙头的中国平安,显然更快地撞上了天花板。接盘北大医疗,布局线下定点的医疗服务,意图实现健康险加医疗服务的商业闭环,对于中国平安找到新的业绩突破点或大有裨益。

文章来源: 债市观察,银柿财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