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标普500涨幅预测:机构与博主观点大不同
2025年标普500涨幅预测:机构与博主观点大不同
2025年标普500指数的涨幅预测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家权威金融机构给出了各自的预测目标点位:
- 最乐观的是富国银行,预测标普500在2025年能涨到7007点,相比2024年收盘价涨幅19%。
- 相对中性乐观的大机构如巴克莱银行、摩根、高盛的预测是6500-6600点,涨幅10%-12%。
总体来看,权威机构的预测相当乐观。然而,这些大机构的预测通常不太准确,甚至可以作为反向指标。
回顾机构们对2024年标普500收盘点位的预测:
标普500指数2023年收盘点位是4770,机构们对2024年标普500预测的平均点位是4861点,即2024年只涨2%。但实际结果是,标普500指数2024年收盘点位高达5882点,大涨23%。
机构们之所以对2024年偏悲观,主要是对高通胀与美联储鹰派政策的担忧,以及对美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但在2024年大涨23%后,机构们又给出了平均13%涨幅的乐观预测。
让我们来看看机构们对2025年美股如此乐观的理由:
- JP摩根认为强劲的消费将保持GDP增速,外加遣返非法移民会腾出更多职位,让失业率下降,支撑消费继续强劲。同时,EPS增速继续扩张,保证2025年牛市继续。
- BCA认为高估值面对市场波动会很脆弱,2025年指数涨在EPS增速,PE上涨没有空间。中小盘股EPS增速将回归,成长股对比价值股非常高估。
- 彭博社认为2024年美国GDP增速贡献80%来源于消费,只要2025年消费没有问题,那么美国GDP增长也没有问题。2025年通胀大概率维持在2.6%-2.7%,因为现在失业率很低,劳动力市场强劲,消费需求持续强劲,通胀很难进一步走低。
从上面3家机构的观点来看,可以看到两个关键词:消费继续强劲+EPS扩张。BCA的观点比较中肯:如果2025年美股继续上涨,那么不太可能是拉估值,而是靠EPS推动。
从数据来看:
- 纳斯达克100指数的PE估值在2023年与2024年大幅上涨,但从2024年下半年至今,估值有所回归,且稳定在26倍的高位。
- 标普500指数的EPS增速显示,美股7巨头已经连续2年超30%的增速。除开美股7巨头之外的“标普493”的EPS扩张,才刚刚开始——在2024年刚扭亏为盈,EPS增速只有4%,属于刚刚复苏。而对“标普493”的2025年EPS增速预测为12%。
这很符合库存周期理论:2025年美国“库存周期”极有可能出现“极速向上拉升→冲顶→掉头向下”。
根据“库存周期”对美股的影响来看:
- 2023年纳指上涨43%,反映对2024年经济触底反弹预期。
- 2024年纳指上涨30%,反映对2025年经济加速上涨的预期。
- 2025年,很可能是美股连续上涨的第3年,也是“不确定性高”的一年。
如果,真按照机构预测与库存周期,那么,2025年美股走势可能是先出现由EPS扩张导致的非理性大涨,随后冲顶掉头回调。
知名博主Joseph Wang的预测与机构相反。他成功预测标普500在2024年末能上6000点(标普500指数确实在12月冲上过6099点)。他最新发布的对2025年的标普500收盘点位是5500点。2024年标普500收盘5882点,如果2025年收盘在5500点,则是下跌6.5%。他的核心理由是美联储降息次数将比市场预期多,美元下跌导致资金流出。
一边是机构乐观预测涨12%,另一边是博主悲观预测跌近-7%,取一个中间值就是涨5%。无论是哪种路径,2025年美股性价比远不如2024年。一年5%的涨幅,跟目前美国国债利率也差不多。
最近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新闻引发关注。结合另一个“逆回购”数据来看,会发现,结论有多不同。如下图所示:
一位海外财经博主分析了一种可能性:
- 原本不少投资者是有部分现金存在银行。
- 但近期,大家对短期美债的购买需求加大,不少人将原本存银行的现金拿去买资管公司管理的短期美债ETF,这就导致资金从银行转移到非银机构,从而导致银行储备金下降。
- 由于整个市场没有足够短期美债,因此,短期美债ETF选择通过购买逆回购的方式持有短期美债,这就导致逆回购体量的飙升。
对于2025年美股市场,建议关注宏观数据(失业率、非农、零售数据、CPI等)的变动。目前的美股仓位基本上够了,2025年应该不会再大笔加仓美股,但是也不会现在就卖出。目前的操作想法还是抱紧手里的美股,等待可能出现的最后一年牛市。
最后,场外基金额度进一步减少,每天限额只有100元;场内ETF溢价都起来了,溢价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