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布衣之交:平民友谊的历史渊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布衣之交:平民友谊的历史渊源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8336

“布衣之交”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含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布衣与平民的关系

布衣,顾名思义,就是用麻布或葛布制成的衣服。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人们的衣料主要分为三类:麻、葛及丝织品。然而,由于丝织品价格昂贵,只有贵族和官员才能享用,而平民百姓只能穿着麻葛织物。这种衣料上的差异,逐渐演变成社会地位的象征。

“布衣”成为平民的代称

西汉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一个令人感慨的事实:古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一次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布衣服。因此,“布衣”逐渐成为了“庶人”的代称。即使是读书人,在没有入仕之前也被称为“布衣”。这种现象,进一步强化了“布衣”与平民之间的联系。

“布衣之交”的两种含义

基于“布衣”与平民的密切关系,“布衣之交”也就有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平民之间的交往,二是指显贵与平民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既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也反映了不同阶层之间的互动。

历史典故:孟尝君与门客的故事

《战国策·齐策三》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布衣之交”的经典故事。孟尝君(田文)的门客中,有一个人对孟尝君的夫人产生了爱慕之情。有人将此事告诉了孟尝君,并建议他处死这个门客。但孟尝君却说:“悦人之貌,渐生爱心,此亦人之常情,不要再提此事啦。”随后,孟尝君对这个门客说:“你在我处时日也不算短了,一直未能为先生觅到好职位。小官职先生又会不屑一顾,我又不敢委屈先生大才,恰好如今的卫君与我是布衣之交,我愿替先生准备车马钱币助你报效卫君。”这个门客去到卫国以后,很受卫君的看重。

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布衣之交”的内涵:即使身份悬殊,但真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依然能够跨越阶层的界限。

结语

“布衣之交”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承载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在于身份的高低,而在于心灵的相通。这种跨越阶层的友谊观,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