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军最下等的二等兵想要晋升到军官,需要什么条件?
二战期间,日军最下等的二等兵想要晋升到军官,需要什么条件?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名军人想要晋升,往往需要军功。但在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军衔晋升却有着十分独特的制度,士兵想要晋升为军官,不仅要积攒足够的军功,还得满足另一个条件——出身。
二战时期的日军分为两派,陆军和海军(当时日本没有空军,航空兵归陆军管理)。相比于留学归来的海军,陆军的思想更为保守,甚至可以说是迂腐,对军官的出身非常看重。如果一名日军有军校毕业的背景,那么恭喜,只需积攒到足够的军功,就可以顺利晋升;而如果一名日军没有军校毕业背景,那么中高级将领是毫无指望得到,最高只能到少尉。
日本的军衔从上到下分别是大元帅、元帅、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曹长、军曹、伍长、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其中大元帅和元帅是荣誉军衔,严格意义上不算在正式军衔之列,而军官是指少尉到大将这9个级别。
也就是说,一名没有军校背景的二等兵,就算再怎么努力积攒军功,最高也只能晋升到少尉。在日本的编制里,少尉对应的是小队长或中队副,只是一个可以指挥54人小队的低级军官。
再想往上,那就必须要军校背景了,日本陆军本部还有一种“熬资历”的传统,凡是军校的优秀毕业生,一般都会被陆军参谋本部优先录取,他们甚至无需上战场,只要不犯大错,就可以在参谋总部一直干下去,且军衔还会随着军龄的提高而晋升。二战时期日本经常出现一大批师团长、旅团长是同一届同学的情况,就是“熬资历”晋升的缘故。
比如说《亮剑》里的山崎大队长,他就是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晋升通道是畅通不受阻的。如果他没有死在李家坡,或许他最终能够当上旅团长,甚至是师团长。
那么没有军校背景的士兵,就真的没有希望晋升中高级军官吗?其实还是有机会的,那就是努力干到少尉,然后去读军校。当日本军部觉得一名少尉表现得当足够优秀,又没有军校背景时,就会给他深造的机会(只有少尉有,士官、士兵都没有,所以难度非常高)。只要少尉从陆军士官学校,甚至是陆军大学毕业,那就会受到日本陆军军部的认可,从此晋升通道就像山崎治平拥有顺畅,可以晋升到中高级将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