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餐厅,为什么这么会“装”?
新疆的餐厅,为什么这么会“装”?
食物,是马斯洛需求最底层的生理需求,但它带给我们的,似乎远不止饱腹。
《十三邀》里的许知远和陈晓卿呆了两周,他坐大树下喃喃自语:“最近最抚慰我的,是听晓卿聊他的那些美食。好像以前天马行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现在需要的是更具体的现实与意义。”
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许知远跟着陈晓卿在地标建筑、乡野美食中穿梭,丈量出了生活的本味。
图源:腾讯视频
美食不只是一道单一的食物,而是拥有了社交属性,成为人们寻找共性的一种方式,成为了一张描摹城市的人文地图。
于是,我们也想在最常见的新疆美食之间,品出些特别之处,就从细细探查美食的“容身之所”——餐厅开始。
在阅店无数后,我们发现新疆的餐厅除了装满了美味,还特别注重装饰、装修,装载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惬意生活。
今天先分享 4 家新疆餐厅,它们有多会“装”?进去看看。
华丽宫殿餐厅
努而慷
努而慷去年秋天开业,居于富丽湾广场的三楼,全名叫做“努而慷美泉宫”,名符其实华丽如宫殿。
目光所及,运用了不少窗格元素,摆放了各类装饰物。
在这样的基础上,努而慷还运用了大量的大型水晶吊灯,雕刻与石材,给人十足的豪气,大厅的中心还有一个小型喷泉。
餐厅整体分为上下两层,一层有散台、小包厢,适合三五好友小聚,也可以一个人来个悠闲下午茶;二层为大包厢,适合亲友聚餐。
从一楼望向二楼,玻璃窗、装满了花的阳台,有种喀什古城风貌与欧式风情相结合的混搭感,但又彼此平衡、恰到好处。
提到喀什古城,不得不说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汉唐风韵、民俗风情、欧式建筑特色在古城中融汇交织,形成独特的喀什韵味,这一点在努而慷也可见一斑。
努而慷的经理告诉我,这家店是踏吉美蓝餐餐饮品牌旗下投入最大的一家。“这些水晶灯只要坏了一个灯泡,就要对整个灯进行更换,灯很漂亮,但也金贵。”
在各类华丽灯具的加持下,餐厅整体的色调也同样大胆丰富,处处高调。绿、红、黄、褐、紫等颜色众多。
这一点也延续了新疆传统民居的色彩运用,比如绿色象征绿洲大自然,黄色象征着广阔的沙漠,紫色、黄色则是其中星星点点的花朵。
虽然环境华丽,但菜品价格却不高,与其他常见的新疆餐厅价格相差无几。吃的品类也是常见的新疆菜品,融合了部分西餐,来一份下午茶,品尝新疆传统糕点也是不错的选择。
老牌本土快餐厅
海尔巴格
海尔巴格立在延安路的一角,有快餐厅、宴会厅、火锅等,都是海尔巴格品牌的。这家在乌鲁木齐开了二十多年的老牌本土餐饮,是我们去的第一家能“装”的新疆餐厅。
乘扶梯而行,两侧墙壁上挂满了装饰物,挂毯、照片、小摆件尽收眼底。到达二楼,便是海尔巴格快餐厅了。
和固有印象中的“快餐厅”截然不同,海尔巴格的快餐厅化简为繁,运用了大量的装饰物、灯光,把氛围烘托得慵懒舒适,值得人坐下来细细品味一餐。
餐区整体由三个“走廊”相连,两侧分别为包厢、沙发区,三个形似走廊的区域是就餐位最多的区域。
从走廊一头儿望向另一头儿,拱形吊顶很好地分隔了每个座位区域,使得狭长的走廊更具视觉延伸感。
每个走廊之间用了不少窗格、镜面元素进行分隔,并搭配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多而不乱、趣味十足。
食客身处其中,与邻桌有种相近,但又各不打扰的“刚刚好”距离感。
在参观维吾尔族的老式民居的时候,发现它们大多在房顶处会设计一个窗户,海尔巴格延续了这一传统设计元素。
抬头看,每一个窗格处的设计、摆件都不相同,仅是陶罐、瓷罐少说都有十几种。
说到陶罐,就不得不提喀什土陶。喀什土陶伴随着古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6月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喀什土陶分为素陶、釉陶和彩绘釉陶三种,与中原地区的陶器皿相比,喀什陶器皿的造型更为夸张,尤其体现在各种壶上,具有鲜明民族风格。
在这样的快餐厅环境里,一份抓饭、一份凉拌恰玛古,再来一壶茶,很容易有种简简单单又一餐的满足感。
精巧清新的餐厅
清膳坊
清膳坊是新疆餐饮的老品牌之一,在乌鲁木齐开了十几年,在全疆也有分店。
我去的这家是印象新疆街区里的,坐电梯上三楼,走进去让人连连称“哇”,阅店无数的我也被惊喜到。
大面积的蓝、白色彩运用,结合各色绿植相得益彰,摆件不多,摆放也看似没有讲究,漫不经心中透着精巧。
尤其临窗的座位被阳光照着,绿植们一个个乖巧地“坐”着,文艺感十足。
让我感觉这不像一家餐厅,更像是一个书店,或者是伊宁的街头。
店内空间不大,即便如此,大厅的中心区域也专门为喷泉造型和绿植们留下了位置,是餐厅大厅,也像是艺术展厅。
不同区域的独立性很好,有门或玄关遮挡,即使是大厅区域座位的分隔也不拥挤。
环境文艺感十足,但餐食又十分接地气。都是各类家常菜,份量实在,餐具也不花哨。我点了一份大盘鸡和香菇炒白菜,边晒太阳边与绿植为伴,吃着最家常的炒菜,有种无比妥帖的安心感。
新晋美食文化空间
爱包尔萨克
爱包尔萨克,与乌鲁木齐几家包尔萨克早餐屋同属一个品牌,但作为品牌旗下第一家主题旗舰店,爱包尔萨克想做的,不止早餐。
老板叶尔森是哈萨克族,在这家店内他也想和大家分享关于本民族的特色、游牧文化的可爱之处。
比如分割大厅空间的是用来撑毡房的“木棍”,给大厅模拟出了一种毡房之感。
店内还挂了不少毛毡挂毯,放置了毛皮画、1:1还原的马匹标本……服务员也都身着具有哈萨克族传统服饰元素的统一工作服。
我个人很喜欢的是下沉式的空间划分,让整体呈长方形的餐厅空间多了层次感。不论从视觉上,还是体验上,都让人觉得很有安全感,仿佛有在山脚下的河谷,围着篝火之感。
除此之外,店内在装饰上还增添了不少看似“无用”的展品。
哈萨克族的传统首饰、帽子、嫁妆木箱,甚至是风干的羊肚腔……
如果说奶茶、抓饭给人的感觉是扎实与温暖,饭店空间内的角落则处处是想要讲故事、体验文化的用心。
在努而慷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临窗的四人位沙发区,阳光投射在对面沙发的盖布上,邻桌几个相聚的阿姨们不时传来爽朗笑声。
舒适环境带来细碎的温暖观感,如同漂浮在城市半空的蓝鲸,给人完完全全的惊喜,那一时刻,我是彻底放松的。
我开始越来越确信,在一座藏着无数美食、文化的城市里,一定是有一些用心的坚持,还值得挖掘的、更多有趣在里面,而我们的记录,亦有意义。
把走过的路,尝过的美食,有过的城市体验,完全构成一份有新鲜感、体验感、价值感的城市指南。
指南时时更新,愿在新疆,来新疆的你我,生活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