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全诗意思及赏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全诗意思及赏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uwendianji.com/shici/15693.html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创作于安史之乱后。这首诗通过精确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等江南深秋夜景,同时抒发了诗人羁旅之思和家国之忧。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句,更是成为描写愁绪的经典名句。

作品原文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词句注释

  1. 枫桥:位于今苏州市阊门外。
  2. 夜泊:夜间停船靠岸。
  3. 乌啼:乌鸦啼叫,也指乌啼镇。
  4. 霜满天:形容天气极冷。
  5. 江枫:指吴淞江边的枫树,或指"江村桥"和"枫桥"。
  6.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7. 对愁眠:面对愁绪难以入眠。
  8. 姑苏:苏州的别称。
  9. 寒山寺:位于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而得名。
  10. 夜半钟声: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作品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考取进士。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张继为避战乱来到江南。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他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面对江南水乡的秋夜景色,创作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作品鉴赏

这首七绝以"愁"字统摄全篇。前两句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通过城、寺、船、钟声等意象,创造出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整首诗动静结合、明暗相间,景物搭配与人物心情高度契合,共同营造出一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景象,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第二句通过江枫与渔火的对比,以及"愁眠"的点睛之笔,既表现出旅人的孤寂,又隐含着对旅途风光的新鲜感受。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不仅衬托出夜的静谧,更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使诗歌意境得到完美展现。

诗碑轶事

《枫桥夜泊》诗碑历来是枫桥和寒山寺的象征。自北宋嘉祐年间王圭所书的《枫桥夜泊》刻石成碑以来,历代名家如文徵明、俞樾、张继等都曾为此诗作书画刻碑。其中,俞樾手书的《枫桥夜泊》诗碑更是寒山寺的一大胜迹。

日本影响

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日本也广为传诵,甚至被选入日本小学课本。清朝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提到:"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还仿照苏州寒山寺建了一座寺庙,立石碑刻写《枫桥夜泊》诗,并建有"夜半钟声"钟楼和"枫桥"。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年进士,曾担任军事幕僚和盐铁判官。他的诗作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影响深远。流传下来的诗作不到五十首,但《枫桥夜泊》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