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得春来早 耕耘万象新!多地气象部门全力开展春耕备耕气象服务
抢得春来早 耕耘万象新!多地气象部门全力开展春耕备耕气象服务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随着天气转暖,全国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陆续展开。各地气象部门抢前抓早、周密部署,全力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积极开展精细服务,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为春季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2月18日,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农民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整地翻土、除草施肥、覆膜育苗等田间管理。摄影:陈福平
提早部署 开展精细服务
春耕春播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全周期气象预报预警。当前,多地气象部门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开展精细气象服务。
2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厅召开全区春播联合会商,联合“把脉”春耕春播。两部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及时预警气象灾害,农业农村部门根据气象预测印发农业防灾减灾稳产保供预案,指导各地做好春耕备耕和灾害性天气应对防范工作。石嘴山市气象部门提早部署春耕备耕气象服务工作,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雨情、墒情、农情和灾情等各种气象情报;青铜峡市气象局加强监测预警,提供分区域、分时段的高精度天气预报,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2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气象局组织气象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在不同田块进行测墒,为春播春耕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气象保障服务。摄影:杜宏娟
“这雨来得正是时候!”2月18日,又是一个阴雨天,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农户杨国周感叹。
“2月到3月底是油菜需水量最大的时候。”从江县气象局农业气象业务人员陈家辉介绍,油菜各个时期需求不同,如果雨水不足,种植户就要提前准备灌溉。县气象局启动“油菜花期气象护航”专项服务,精准提示花期关键时段降雨情况。
受冷空气影响,2月6日至8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10℃以下。此前,农户及时收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针对小麦长势较快的旺长地块,及时采取镇压等应对措施,避免小麦遭受冻害。针对此次低温天气过程,市气象局加强与市农业农村局联系沟通,提前发布低温蓝色预警信号,提出生产管理建议,避免冬小麦遭受冻害风险。
多地气象部门加强部门联合,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问需求、想办法,点对点服务,帮助解决难题,促进春季农业生产提速增效。
眼下,湖北省谷城县的25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2月18日, 在谷城县石花镇将军山村、冷集镇龚家畈村,一架架无人机在麦田上空飞过,成功喷洒农药和叶面肥。
无人机喷洒肥料和农药作业要避开下雨和大风天气。县气象局提前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加强天气监测,及时向县农业农村局、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提供麦田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提供作业建议。
在河北,2月17日,望都县气象局组织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实地调研小麦长势及气象服务需求,通过“监测+服务+联动”模式,为农户送上保障方案。目前,气象服务人员已完成全县60%以上麦田的“体检”,为5.2万亩小麦开出个性化“处方”。
气象服务人员提前摸排,采集小麦分蘖数、株高、土壤墒情等关键指标,并提供差异化田管建议。“气象局的数据比我们‘靠经验’更准,什么时候浇水、防病,我们心里更有底了!”农业合作社经理黄斌说。
2月18日,山西省泽州县高都镇大南社村种粮大户王春生正带着几名农机手检修旋耕机、播种机等农机具,为即将到来的春播做准备。“去年入冬以来干旱少雪,土壤墒情较差,气象局预报今春干旱可能持续。今年必须提早深耕土地,打破板结层,既能保墒又能减少病虫害。”王春生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说。
去年,王春生承包的100亩小麦因科学管理实现了丰收。今年,他计划扩种玉米和大豆,但面对持续干旱的天气,他坦言“心里没底”。泽州县气象局在春耕服务调研中了解到这一需求后,迅速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田间会商,结合最近区域监测站数据、智能网格预报,针对小麦返青期易发的纹枯病、茎基腐病等提出有效防治建议,指导农户“因地因苗”做好水肥管理。
科技赋能 助力生产增效
春耕备耕如何更加高效?高科技、好方法、新技术成为气象部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助力农业生产的好帮手。
在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县山东齐河,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2月16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肖半山村农民在田间灌溉小麦。摄影:刘明祥
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高标准农田面积达7759万亩。省气象部门以农业气象监测站点建设和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服务技术试点为抓手,打造了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吨半粮”产能气象服务中心,搭建起高标准农田农业气象监测网,通过建立231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54个农业小气候观测站和55个作物长势自动观测站,构建了106个小麦、玉米遥感地面校准样方点,实现“卫星-机载-地面”同步观测。并开展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服务技术应用,在德州、潍坊和菏泽等地的试点项目中,经测算,实施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服务的玉米种植区亩均节水90立方米、节电96元,气象贡献率达25%。
翻土、播种、覆膜、育苗……春耕备耕之际的湖湘大地一片繁忙景象。地处湘南的汝城,春季气候多变,易发“倒春寒”、连阴雨、强对流等复杂性天气,对春耕春播极为不利。汝城县气象局积极构建“天眼+地网”监测体系,依托3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4个交通气象站、1部天气雷达和卫星遥感信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温、降水变化,滚动发布《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针对山地小气候特征,制作“春播适宜度指数”气象数据,向指定人群实时推送,让农业生产“靠经验”转向“靠数据”。
“今年春天气温回升快,小麦提前返青,得抓紧时间施肥。”2月12日,陕西省扶风县绛帐镇凤鸣村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农户魏金涛早早来到田间,仔细察看麦苗。
“春季小麦的生长周期短,要早管理,对于前期一些弱苗,及时及早追肥,对于一些旺苗,适当进行镇压,预防倒伏和病虫害。”扶风县气象局农业气象技术人员何可杰建议。该局发布相关预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实现节水增效。与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病虫害防控策略,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在农业大省河南,密切跟踪冬小麦返青长势,是当前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重点。2月18日,正阳县气象局结合遥感监测和实地勘察开展冬小麦返青期大田调查,测量记录冬小麦返青期的植株密度、株高、分蘖数、大蘖数等。同期遥感苗情监测显示,一类苗(壮苗)比例为90.6%,二类苗(一般苗)比例为9.1%,三类苗(弱苗)比例为0.2%。
2024年入冬以来,江苏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八成以上。在春耕备耕关键时刻,“干渴”已久的农田急需一场能浇透土地的及时雨。
“近来几个月没下雨,对庄稼生长影响很大。”宿迁市宿城区种植户吕士银正在小麦地里察看情况,不少小麦叶片已经枯黄,他心里十分焦急。
宿迁市气象局密切监测天气变化,提前对全市作业装备进行保养维护,抓住2月11日有降水过程的“天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4次。截至12日7时,全市普降小雨,104个站点雨量超过5毫米,有效缓解了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