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共治!深圳沙头街道打造全域智慧共享停车治理新样本
共建共享共治!深圳沙头街道打造全域智慧共享停车治理新样本
机关企事业单位“敞开大门”,向居民开放提供错时共享车位;辖区经营性停车场100%接入市公共智慧停车平台;夜间便民停车、宜停车路段等停车资源服务市民……
停车难是群众“急难愁盼”的焦点问题,考验城市治理的智慧和能力。今年以来,福田区沙头街道创立“建设+共享+治理”全域智慧共享停车治理新模式,通过创新停车智慧化应用、建设立体停车库、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峰共享、协调辖区经营性停车场开放共享和摸索夜间宜停车道路等方式,全速助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为“停车难”问题提供可复制推广的范本解决方案。
截至11月底,沙头街道累计新增停车位3045个。其中,累计盘活共享车位1101个,增设夜间便民停车、宜停车路段车位222个,新楼盘配建车位1722个,实现“停车有位、车辆归位”,使辖区交通更畅顺、停车更有序、出行更便利,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按需施策做大车位增量
“现在停车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每天抢车位了。”看着“家门口”新增的夜间便民停车路段,家住新洲苑小区的居民刘女士赞不绝口。
此前,该区域周边有住宅区、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人口密集,车流量大,但停车资源有限,周边市民停车经常是“一位难求”。了解情况后,沙头街道经过多次调查及综合研判,对现有区域资源进行盘活,增设新洲九街夜间便民停车路段,新增夜间停车泊位,有效改善了该区域的停车难问题。
事实上,新洲苑小区居民面临的停车难题在沙头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沙头街道老旧小区及城中村密集,由于建设年代较早,配建车位严重不足。据统计,沙头街道机动车保有量48664辆,现存停车位47413个,其中老旧小区及城中村车位比仅为1:0.53,老旧小区停车矛盾尤为突出。
停车位不足,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增加停车位。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中心,立体停车场因其空间利用率高、节省土地面积、增加车位数量等多重优势,是许多城市缓解停车难题的有效手段。
今年以来,沙头街道充分发动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由上沙股份公司组织建设上沙伙头岭立体停车库,在全市率先探索出“国有用地+短期租赁”的城中村立体车库建设模式,并经市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用地问题,缓解城中村停车难题。
上沙伙头岭立体停车库位于上沙塘晏村,总占地面积为2319.72平方米,采用垂直升降类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设计高度为7层共18.26米。目前,该立体停车库建设已进入施工阶段,项目竣工后预计新增车位198个。针对高密度办公区车位紧张问题,沙头街道还将探索在天安数码城等企业园区建设6座立体停车库,项目竣工后预计新增车位116个。
不仅如此,沙头街道还进一步挖掘辖区停车潜力,根据周边居民昼夜停车需求,全面梳理辖区内可规划路段,今年已完成增设泰然四路、新洲路辅路、上下沙路等10条夜间便民停车路段和1条宜停车路段,增加车位222个,缓解“无位可停”问题。
共享:智慧驱动盘活车位存量
打开“沙头共享停车”小程序,便可按需查询停车场、空余车位等信息,还可预约停车。这是沙头街道创新构建起的智慧共享停车平台,该平台通过对全辖区停车场余位信息、收费标准等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处理,提供部分停车场预约停车功能。
“停车资源供需不匹配与供需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沙头街道应急管理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错峰共享”是盘活存量停车资源的有益之举。
推行错峰共享停车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车位利用率,将白天或夜间闲置的停车位给有需求的居民,最大化利用现有停车资源。“比如新沙片区,我们通过发动整合新沙路沿线多家机关单位及周边住宅小区停车位资源,利用停车时空错峰的潮汐特性,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闲时车位资源,极大缓解了新沙老旧小区夜间停车难题。”上述负责人表示。
“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经济效益。”据介绍,沙头街道推动经营性停车场通过开放夜间月卡等优惠方式吸引市民错峰停放,截至目前已整合了8个经营性停车场,推出错峰优惠停车位,既实现车位资源动态调节,增加停车泊位收益,又提高了供需双方参与到共享行列积极性,形成商居共享共赢局面。
在错峰共享停车新举措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停车资源被盘活利用,让居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沙头街道在全市率先实行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峰共享,带头开放办事处停车场,并在试点成功后动员辖区14个企事业单位实行错峰停车,累计盘活共享停车位1101个。今年以来,仅沙头街道办事处开放的9个共享停车位就服务了超3500人次,缓解“有位停不进”的问题。
沙头街道还成功推动辖区125家经营性停车场100%接入市公共智慧停车平台,居民可使用全市公共智慧停车平台查看周边停车场车位情况。停车场物业方则推出优惠合理的价格提高市民参与错峰停车积极性,提供包月服务,真正给市民带来方便实惠。
以绿景佐阾红树林购物中心停车场为例,开放250个闲时共享停车位,在晚上7时至次日9时的夜间时段供周边居民错时停车。自开放以来,每月办理夜间月卡人数将近50人,效果显著。
为方便市民及时查询共享停车信息,“沙头共享停车”小程序提供查找车位、预约停车、错峰月卡、预约记录四个功能,用户可轻松查看附近共享停车场进行预约。自启用以来,累计服务居民约5500人次,车位平均使用率达到75%以上。
治理:党群联动提升通行质量
“自从附近小区开放了停车位,接送小孩上小学,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近日,来接孩子的家长胡女士对贝赛思学校周边停车环境的变化深有感触。
此前,每到上下学高峰期,学校门口便会上演一场场“停车大战”。狭窄的街道两旁,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占道停车,经常出现“一位难求”现象。
对此,沙头街道协同多方资源共治停车难题。一方面,协调周边小区物业参与共建,开放100个车位供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临时停放,并发动街道应急管理办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学校义工、交警、铁骑等力量现场维护交通秩序;另一方面,采取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护栏、即停即走车道等方式,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学生通行安全。
贝赛思学校周边停车环境的新变化,是沙头街道有效凝聚多方力量协同治理合力的小小缩影。无论是盘活存量还是加大增量,治理“停车难”实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多方参与,共管共治。
沙头街道协调区发改局、区规自局等多部门推进上沙伙头岭立体停车库项目,协调老年干部活动中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局等企事业单位共享车位,推动辖区经营性停车场时空置换、错时共享,打造街道统筹协调、部门密切配合、社区深度参与、社会协作共治的停车治理工作格局。
全方位挖掘停车资源的同时,如何将其利用好、管理好?沙头街道根据停车场管理需求,建立了“共享车位”规则说明,明确进场时限、信息登记和超时处罚等运营流程,并在共享车位做好喷涂标识指明车位位置。还在“昼禁夜停”便民停车路段、宜停车路段设立了路牌,简单清晰地写明了指引信息,方便辖区群众识别。
此外,统筹组织交通、交警、城建等部门展开联勤联动,加强道路交通执法与文明督导,在新沙路等交通繁忙路段建立“党员+交安员+保安员+志愿者+警员”五员协调联动机制,在早晚高峰期采取“视频调度+现场劝导”方式加强交通疏导,违停率实现同比下降29%,实现“停车有位、车辆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