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薛姨妈到底是怎样的慈姨妈?
读《红楼梦》:薛姨妈到底是怎样的慈姨妈?
《红楼梦》中的薛姨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角色。她既被曹雪芹誉为"慈姨妈",又因策划"金玉良缘"而备受争议。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薛姨妈这一角色,探讨她的慈爱与心机,以及她在贾府中的复杂形象。
《红楼梦》中的中年妇女,给人的印象多数都不太好。如像木头一样的王夫人,伪善而又狠毒;被贾母斥为贤惠也太过的邢夫人,愚弱而又贪财;打滚撒泼的赵姨娘,更是蠢笨耍横,不仅将儿子贾环培养得猥琐不堪,还联合马道婆做妖意欲害死贾宝玉和王熙凤……
不过,书中却有一位人缘特好的中年贵妇,虽说长期客居贾府,却极得贾府上上下下认可点赞。她就是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曹公特在五十七回以上回目的形式为她慈母形象正名,誉之"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但不少读者还是对薛姨妈的"慈"颇有争议。因她与王夫人联合发起"金玉良缘",拆散了天作之合的"木石前盟",最终她的女儿薛宝钗如愿嫁给贾宝玉,致使悲情的林黛玉泪尽而逝,卒年不过十七岁……
故薛姨妈的"慈"有认为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她老于世故,心机很深,与王夫人都是伪善心狠自私的中年油腻大妈,并没有真正的和蔼可亲宽厚仁善。
这就带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小追问,难道曹公定位薛姨妈为"慈姨妈"是蓄意为之的反讽?薛姨妈其实并不值得称道,她哪里有让人信服的慈姨妈形象?
其实不尽然。
薛姨妈还是称得上慈姨妈,曹公对她的定位也不是反话正说,只是她值不值得称道让人信服不信服,就不好说一言难尽了,毕竟她的慈爱,因人而异,不完全是与人为善,得根据情形而定。
众所周知,薛姨妈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最末一家薛家的媳妇,第一代薛公是紫薇舍人,也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或者说是家奴,后来通过采买逐渐发展为富可敌国的皇商。
第三回门子拿出的护官符所指的"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就是指的拥有百万以上身家的薛家。
只是到了薛姨妈的丈夫末代薛公掌家时,不幸英年早逝,薛家皇商的声望转弱,薛姨妈的儿子薛蟠又不成器,根本不是经商的料,家道便逐渐中落。
为振兴摇摇欲坠的薛家,来自"东海缺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薛姨妈便领着薛蟠薛宝钗一双儿女到京都找自己的娘家人王家帮忙,那时她的哥哥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姐姐王夫人是贾府的诰命夫人,钦赐的荣国府当家人。
薛姨妈心想有哥哥姐姐的帮忙,女儿薛宝钗若如愿参加后宫秀女的选拔,像贾元春一样成为皇妃后,就可以借助皇家的力量振兴薛家。
哪知儿子薛蟠不仅是纨绔子弟,还是个惹祸的草包,进京途中看上了拐子拐卖的甄英莲,这拐子却想着一女拐两家,惹得无法无天的薛蟠一怒之下打死了另一个买家冯渊,带着甄英莲径直上京去了。
虽说薛蟠后来得到应天府尹贾雨村的庇护,乱判此案了事。但薛宝钗的选秀之路黄了,薛姨妈便又考虑长住姐姐王夫人家,打算将女儿薛宝钗嫁给王夫人的儿子贾宝玉,通过贾薛两家联姻筑牢"一荣俱荣"的根基,实现薛家的振兴。
这就是薛姨妈计划的"金玉良缘",当然也得到姐姐王夫人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于是,便有了薛姨妈带着薛蟠薛宝钗还有改名为香菱的甄英莲等一众薛家人,没有入住自家在京的府宅,也没有去已外任九省统制的哥哥王子腾家,而是直接去了荣国府。
起初,薛姨妈一家住在"当年荣公暮年养静之所"的梨音院,贾家修建大观园迎接元妃省亲后,大观园闲置下来,薛家就搬到大观园居住,薛宝钗住衡芜苑,薛姨妈先是去了李纨的稻香村,后来因照顾林黛玉到了潇湘馆。
由此,薛姨妈在贾府生活的点点滴滴,便形成了她到底是"慈姨妈",还是心机很深的中年贵妇形象之争。
从她接待小宝玉的亲热劲,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让坐炕上倒来热菜,又准备好宝玉喜欢吃的鹅掌鸭信,还灌来上好的酒叫宝玉"只管放心吃”,打发阻拦的李嬷嬷,称她"老货"……
从她受贾母委托悉心照顾林黛玉,林黛玉参加贾宝玉的生日宴回来晚了,安排专人去接,还搬到林黛玉的潇湘馆跟她同住,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林黛玉还认薛姨妈为干娘……
从薛蟠薛宝钗一直亲热的称妈,薛宝钗在薛姨妈跟前总是一副小女儿样撒娇卖萌,纳为妾室的香菱也得到爱护怜惜,薛姨妈还对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同情关切,担心她被王熙凤等人灌酒捉弄,劝言:"说是说,笑是笑,不可多吃了,只吃这一杯罢。"
据以上情形来看,薛姨妈算得上"慈姨妈",她对儿女是满满的慈爱,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她对别人家的孩子也是一片慈心,体现了一个母亲的慈祥;她对上了年纪的老人富有同情心的关照,更体现了她待人接物的宅心仁厚。
客观而言,薛姨妈无可厚非的仁慈,是实实在在的人性之美。试想,若一个人心底里没有真正与人为善的慈念,能做到这般自然而然的慈爱吗?
显然不能。
所以。称薛姨妈是国民好妈妈,是宅心仁厚的慈姨妈,也不为过!
不过,一个人并不是"非白即黑"那样简单,都有多面性。薛姨妈也是这样,来自贵族大家庭的她,下嫁到皇商薛家后,有了新的身份,如今又是薛家现任家主,不再是无忧无虑的王家千金小姐,何况夫家又走向下坡路,惯坏了的儿子薛蟠不成器,挑不起振兴薛家的重担。
这也应了古话"慈母多败儿",正因为薛姨妈太过慈爱,对儿子薛蟠"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味的纵容宠溺,深怕这个宝贝疙瘩吃亏受苦,以致薛蟠从小养成了不爱读书的混混习气,根本不走正道,还欺软怕硬,实足的不理事还败家的花花公子模样。
饶是这样,薛姨妈还是满心疼爱薛蟠,只望他健康活着平平安安就好。从对待儿子薛蟠来看,薛姨妈的确是心地无私的慈母。
只是,薛姨妈有些是非不分,慈爱太过了!
她见儿子无望,便不择手段地把振兴薛家的希望放在自小懂事也有才华和能力的女儿薛宝钗身上。
只因薛宝钗这个小棉袄很听薛姨妈的话,为了薛家的兴旺,一任薛姨妈安排,选秀也好,攀上贾家缔结"金玉良缘"也罢,都完全迎合顺从。
可见,对女儿慈爱的薛姨妈,其实并不那么真正的与人为善,还有些不地道。
实际上,慈姨妈并没有真正考虑宝贝女儿薛宝钗的幸福,她的封建思想特别严重,可谓典型的重男轻女,为了家族利益,就是牺牲女儿的爱情亦或婚姻,也在所不惜。
所以,薛姨妈入住贾府后装聋作哑,长期赖着不走,一心运营宝玉宝钗的"金玉良缘",哪怕德高望重的老封君贾母力挺"木石前盟",也敢见缝插针直面挑战。
就在贾宝玉真心喜欢林黛玉的紧要关口,薛姨妈迅速行动,赶到林黛玉的潇湘馆,采取忽悠方式,先希望干女儿林黛玉的身体好起来,紧接着说起两个玉儿的婚事:"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乍一看,林黛玉还有福气,干妈薛姨妈为她保媒来了。难怪机灵的丫鬟紫鹃笑问:"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
实际上,薛姨妈不过就是玩的套路,通过拖延战术忽悠十几岁的林黛玉认可她这个薛姨妈靠谱,以后就可以向她吐露肺腑之言,不再惕防干姐姐薛宝钗插足。
故狡猾的薛姨妈哪会接紫鹃的问话?当即转移话题,说紫鹃人大心大,盼着林姑娘早点嫁出去,自己也能赶紧挑个夫婿。
这就是口是心非的薛姨妈,她疼爱林黛玉怎可能超过亲女儿薛宝钗?玩的不过就是障眼法罢了。
由此可见,可以牺牲女儿幸福的薛姨妈,对林黛玉的善良也只能是不影响"金玉良缘"的情况下,一旦涉及核心利益冲突,薛姨妈怎可能真正做到慈祥般的与人为善?
此外,从她赌气要把香菱卖了的心思,也可证实薛姨妈的"慈"仅是弱善而已。
由于薛蟠娶了个"河东狮吼"似的母夜叉夏金桂,整个薛家都受打滚撒泼的夏金桂辖制,香菱还被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暴打。本该安抚香菱的薛姨妈,也把所受的气撒在无辜的香菱身上:
"(香菱)他既不好,你也不许打,我立即叫人牙子来卖了他,你就心净了。"
可见薛姨妈欺软怕硬,面对泼妇式的儿媳夏金桂,没辙之下,不敢主持公道,就拿温柔的香菱说事,体现出的就是"伤口上撒盐"。
说白了,薛姨妈在强势与霸道面前,"慈""只能退其次,仅有暗自哭泣的弱善罢了。
不过,委实不易的薛姨妈能始终坚守善良,保住难能可贵的慈心,还是可圈可点,虽说这样的"慈"很弱,只是滞留在狭窄的时空里。
毕竟,人性使然,平庸懦弱的薛姨妈也就是封建专制之下的一个普通贵妇,要她有为有位豪气干云地撑起蓝天白云,确也强人所难。
还是不指望薛姨妈为好。
综上而言:当得起慈姨妈之称的薛姨妈,既宅心仁厚与人为善,又重男轻女欺软怕硬,其实也有不少心机和可恨之处,当区别开来辨证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