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2a8ac16f6025.aspx

这是一首辛弃疾的送别词《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中描绘了廓之在初秋时节穿着白色苎麻新袍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廓之的美好祝愿。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宋代〕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动、京师会试时金殿传胪宴的美景现在就可以想象得知。

注释
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嫩凉:微凉。
春蚕食叶声:是说考场安静得只听到考生如春蚕食叶般的写字声。
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禹门"喻指科举考试的考场。
桃花浪:典用《事物纪原》记载:"曹邺应进士第,有司预试,患其文高,议欲废之。会有榜渚出,时邺文适为卷首,先示于上,上见之,爱赏久之。因此得中。"后世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
月殿:这里指代被录取者参加的殿试。
桂子香:典用《南部新书》记载:唐太宗时,进士张继、许浑等人在曲江宴会上赋诗,有一句是"桂子月中落",因此当时称进士为"月中桂子"。
鹏北海:典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鸟向南海翱翔的故事。
凤朝阳:典用《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诗句。
书剑:书和剑,指文武才华。
青云:指显赫地位。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叶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之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以下,词人正面点破科考主题,运用多个典故,预祝范廓之金榜题名。

下阕的"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三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发了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表达了对廓之的鼓励。"路茫茫"显示出廓之前路尚远,暗示了作者对廓之的关切与不舍。"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既是对范廓之的一种祝福,也是对其的一种劝诫,希望他能考取功名,不要辜负了大好青春年华。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廓之(范开)是辛弃疾的学生,他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辛弃疾为送别他而写下此词。

简析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是一首送别词。此词主要写词人对范开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愿。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想象仲秋时节范开参加秋试的情景;下阕用比喻的手法实写范开携书剑登程的情景,表达了对范开的美好祝福。全词采用虚实相生以及多处用典的手法,在运用意象和创设意境上充分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