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华人女性的选择:丁克、冻卵与不婚主义
澳大利亚华人女性的选择:丁克、冻卵与不婚主义
不想成为一名母亲,或者说,不想成为传统模式中的母亲,这种想法能被理解吗?
在澳大利亚,越来越多的华人女性正在做出非传统的选择。有人选择丁克(DINK,即"双收入无子女")生活方式,有人选择冻卵以推迟生育,还有人选择不婚主义。这些选择背后,是她们对个人自由、事业追求和生活质量的考量。
丁克生活:追求个人价值
Vicky Zhang和Liz Zhang都是悉尼和墨尔本的"铁丁",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Vicky表示,她从小就觉得自己不适合当母亲,"大学时看到同学对小孩表现出母性,而我完全无感"。她和丈夫意外怀孕后,只花了五分钟就决定放弃。
Vicky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了财务自由,去过近四十个国家,她认为"家庭事业平衡"是一个"画饼","除非你把孩子全部都扔给保姆,就像没生一样"。她朋友们的生活则完全不同,"基本都有孩子,平日里都忙于给孩子补课、接送上下学、照看功课、筹谋未来学校规划等等"。
Liz则更多受到童年时期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影响,"我的原生家庭不是那种正常很好的、可以给孩子正能量的那种原生家庭"。她选择将原本用于养育孩子的钱用来买房养老,"将来把房子卖了,去住一个比较好的养老院"。
图:Liz Zhang和丈夫在训练领养来的流浪德国牧羊犬。Credit:supplied
冻卵:保留生育权利
与Vicky和Liz不同,34岁的Lesley Zhang选择了单身冻卵。她认为这是"保留自己生育权利"的方式,同时希望在职场上有更多发展。
Lesley指出,"华人社会对于女性往往期待的只是局限于传统家庭的一个角色,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还提到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性别歧视,"女性在求职的时候,尤其是面对中资企业求职的时候,你几岁,你的婚姻情况,你要生几胎, 都是在面试似乎必问的环节"。
在澳大利亚,冻卵费用因人而异,通常包括与生育专家的初步咨询、卵子冷冻周期、医院床位和麻醉费、药物以及卵子储存费。有卵子冷冻医学指征的患者有资格从公共卫生系统 Medicare 获得约治疗费用 50%的报销。
图:Lesley Zhang在悉尼唐人街门口。Credit:supplied
新型家庭模式的挑战与应对
对于丁克家庭,许多人担忧养老问题;对于单身冻卵生育,则有人担忧孩子没有父亲,可能会产生缺失感。
Liz和Vicky都选择了"以房养老"的方式,Vicky还强调"养老三件套"是钱、宠物和朋友。"澳洲的养老系统很成熟,有钱、宠物和两三个知心朋友陪你聊聊天喝喝茶就足够了。"
Lesley则表示,她会尽力克服挑战,弥补父亲角色缺失的那部分,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支持和无条件的爱"。"我也会以一个比较开放坦诚的态度,告诉孩子他们的出生方式,可能是从精子银行里面选取出来的精子而来的,而我是他们的母亲,我仍然对他们充满爱和跟责任。当然我也可能到四十岁的时候去领养一个女孩。"
图:Vicky Zhang和养育的金毛。Credit:supplied
这些选择反映了当代女性对生育和家庭的重新思考。正如Liz所说,"现在社会大环境已经变了,人们的思维都在改变"。这些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在传统生育观念之外,还有更多可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