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中国古籍文化的活标本
天一阁:中国古籍文化的活标本
天一阁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不仅是宁波的文化地标,更是中国古籍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从明代范钦创立至今,天一阁历经400多年沧桑,藏书逾30万卷,其中不乏珍贵的明代文献和孤本。这座古老的藏书楼不仅见证了中国古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管理模式影响了整个东亚汉字文化圈的藏书事业。
天一阁(图片来源:宁波市人民政府网)
历史贡献:从明代到清代的学术交流
早在天一阁创始人范钦时期,明代学者俞宪就曾向范钦借其所藏洪武时期三科的登科录,用来编纂科举学经典《皇明进士登科考》。经史学家黄宗羲曾登楼访书,编纂了有明一代重要文献《明文案》《明文海》。史学家全祖望多次来天一阁查阅书籍和碑帖,写下了《鲒埼亭文集》中不朽的文章。
清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范氏天一阁进呈藏书600余部,为全国最多的四大藏书家之一,乾隆皇帝为奖励范氏助修之功,回赠《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铜版画两套和《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清道光时期,福建省编纂《福建通志》,从天一阁借抄福建地方文献50余种。
建筑影响:天一阁的建筑模式被广泛效仿
天一阁的建筑模式也被广泛效仿。著名的“四库七阁”(北方的故宫文渊阁、避暑山庄文津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和南方的杭州文澜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就是仿照天一阁建成。其他像宁波本地的卢氏抱经楼、南京甘氏津逮楼、扬州吴氏测海楼等藏书楼均是模仿天一阁而建。
现代保护:天一阁的制度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一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1960年代,国家斥资将天一阁藏明代方志107种编为《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印出版。此后,天一阁陆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8年)、第一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2009年)、国家一级博物馆(2020年)。
文献价值:天一阁藏书的独特价值
天一阁藏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天一阁原有明代地方志435种,比《明史·艺文志》著录的还要多;现存271种,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孤本。天一阁现存明代科举录370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孤本。这些珍贵文献,天一阁已陆续整理影印出版。
对古籍收藏格局的影响
天一阁的存在还改变了中国古籍收藏的格局。根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天一阁博物院跻身全国善本收藏前十机构之列,使海滨小城宁波跻身拥有善本收藏前十机构的城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天一阁作为古籍文化的重要象征,其研究和开发对于推动中国古籍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原文来自《学习时报》2024年4月15日第3版,配图来自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