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络理解“太阳寒水”对身体健康的深刻影响
从经络理解“太阳寒水”对身体健康的深刻影响
2024年上半年,一股名为“太阳寒水”的寒气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这种看似神秘的中医概念,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本文将深入探讨“太阳寒水”的理论基础,并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揭示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太阳寒水”的重要性
对大多数人来说,“太阳寒水”这个词汇可能比外星人还要神秘。但在中医学中,这个概念至关重要。《黄帝内经》提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背强。”这里的“巨阳”指的就是太阳。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伤寒邪气在第一天袭来时,通常会首先攻击“太阳经”,导致头痛、脖子痛等症状。根据《黄帝内经》的解释,“太阳经”就是膀胱经,感冒伤寒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怕冷、头痛、脖子痛、腰背僵硬、鼻塞或流涕等。
“寒水”这个词汇,实际上描述了太阳经的一个特性。在五行中,膀胱经属“水”,带有寒气,因此古人将其称为“寒水”。古时候的大师们还将“太阳寒水”融入节气系统。每年冬季,整个大气都会被“太阳寒水”包围。
从汉朝的《伤寒论》开始,就认为感冒伤寒都源于“太阳寒水”,整本书有一大半都在讨论太阳病。因此,要掌握《伤寒论》,就必须先理解“太阳寒水”。
古人推演出神秘的五运六气运行规则
五运六气与“太阳寒水”
《黄帝内经》中有一个深奥的概念叫做“五运六气”,听起来有点像古代的算命学。“五运”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则包括“三阳”(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和“三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脾土)。
这些气场在无形的维度中不断交错运作,像一种隐形的力量,持续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运势。如果你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或运气不佳,通常是因为受到了某个气场的影响。
在太阳寒水气场之下,炎热天气下依然可以感受到寒意
以2024年为例,上半年受到司天气场“太阳寒水”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到7月底。古书《素问悬解》提到:“太阳寒水司天,寒气下临,而克心火……”这意味着2024年上半年寒气非常强大。
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也可能感受到“伤寒”,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寒冷感。虽然大部分人可能只觉得“今天真热”,但敏感的人却能感受到那股寒气。
以2024年的台湾为例,特别是在北部地区,5月到6月初期间,人们可能会奇怪地感到有些冷,这与以往对夏日的印象大相径庭。
“太阳寒水”的实际案例
虽然很多人对这种气场可能没有明显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以下是两个会员的真实案例:
1. 炎热夏季感冒、新冠
某会员的父亲不太相信中医,每次感冒都习惯服用日本的感冒药(PABRON)。2024年6月期间,父亲突然问他:“我这次感冒,吃日本感冒药根本没用,你看看怎么办?”
会员询问父亲的症状,得知他只是觉得冷,有点想发抖,且声音沙哑。会员立即进行经络检测,发现父亲呈现典型的“阳虚”经络型态。
男性出现感冒发冷的经络型态,之后确认是感染新冠病毒
会员立即想到“麻黄附子细辛汤”,这是云端中医经常推荐的适合现代人的中药方剂。结果,服用后半小时,父亲就表示不再觉得冷,喉咙沙哑的症状也明显改善。连续服用两天后,父亲几乎痊愈。
“麻黄附子细辛汤”只有三味药,麻黄是治疗太阳病的主要中药,附子用于去除体内的寒气。近代名医曹颖甫在其著作《经方实验录》中提到:“太阳寒水陷入少阴,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最令人惊讶的是,隔天父亲已经几乎痊愈,会员使用过期的新冠快筛试剂检测,竟然出现两条线,才知道父亲原来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这说明即使是新冠病毒感染,也可以运用“太阳寒水”的概念进行治疗,不一定非要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
2. 炎热夏季晕眩
“太阳寒水陷入少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太阳寒水”和“少阴”之间的密切关系。根据五行理论,“少阴”主要指肾脏和膀胱,在五行中代表“水”。
当人体被“太阳寒水”的寒气侵袭后,很容易进入“少阴”阶段,出现所谓的“少阴病”。加上现代人多偏寒,即偏向“少阴”体质,这种“太阳寒水陷入少阴”的现象在现代人身上变得很常见。
某会员分享,她从2024年5月开始,经常严重头晕,晚上起来上厕所时甚至会晕到难以行走。她尝试了几种中药,效果都不好。她的经络体质一直是“铁三角”,身体常发热,所以她根本没想到应该使用热性中药。
女性在炎热夏季出现严重晕眩,服用真武汤有效的经络型态
她发现,以前“少阳经”(三焦经、胆经)与“阳明经”(大肠经、胃经)常出现火热实证,现在反而正常了。同时,她也感觉到体内有寒冷的感觉。
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家里有一罐多年未吃完的“真武汤”,不如试试看?结果,服用“真武汤”后,头晕症状快速改善,每次服用都会明显好转。
为什么“真武汤”会有效?中医学中,真武汤在《伤寒论》中定位为治疗“太阳病”,书中提到:“太阳病发汗……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在少阴病的章节中也有提到真武汤,说明少阴病也可以使用真武汤,这就是典型的“太阳病转少阴病”所造成的病症。
近代医书《血证论》解释:“因寒动水……宜小青龙及真武汤……激水而上。”这种类型的头晕,实际上是体内寒气重,造成水气不平衡的结果。这个案例竟然发生在夏季,说明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也可能受到“太阳寒水”的影响。
总结来说,传统中医中的“太阳寒水”虽然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体会。特别是那些修炼身心的人,往往能更敏感地感知到它的存在。根据《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方法来治疗“太阳寒水”,可以迅速帮助身体恢复健康。掌握这门技巧,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基本常识,值得学习和应用。这不只是古老的智慧,更是能让日常生活更加舒适的小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