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梁建先:1924-1927年鲁迅的心境与创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梁建先:1924-1927年鲁迅的心境与创作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4189276_121124743

1924-1927年间,鲁迅的文学创作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心境。仅以《呐喊·自序》为例,就有学者统计出"悲哀"与"寂寞"竟出现了15次之多。鲁迅为什么会感到"悲哀"与"寂寞"?除了启蒙无效与兄弟失和之外,身体疾病——尤其是肺结核症状的愈发严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1924-1927年间,鲁迅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心境,仅以《呐喊·自序》而言,有学者便统计出“‘悲哀’与‘寂寞’竟出现了15次”之多①。鲁迅为什么会感到“悲哀”与“寂寞”?除了几乎使他沦于精神颓唐的启蒙无效与兄弟失和之外,身体疾病——尤其是肺结核症状的愈发严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说“病患代表着一种已被改变的生存状态,一种个人在世界中存在的本质的改变”②的话,那么正当壮年却罹患恶疾这个事实也迫使鲁迅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发生改变,这些改变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了他的作品之中,影响着他写作的内容、方式、状态甚至是作品风格。因此从疾病体验的角度去探讨鲁迅的文学创作,或更能使我们接近鲁迅本人的生命感知。

一、绝症心理的叙事投射:以《彷徨》为例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直到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Koch)发现结核杆菌,人类才第一次掌握它的发病原理,而真正能够对结核病进行有效施治,则是在1943年赛尔曼·瓦克斯曼(S.A.Waksman)发明了链霉素之后的事情了。关于鲁迅的病,须藤医生的回忆录中强调:“先生于四十四五岁时已有结核,尤其是肺结核的预感了。”③作为印证,鲁迅在1923年至1927年的日记中详细地记录了自己的病情,主要是发热、肋痛、泻利、浣肠反复发作,并且去山本医院求医的次数达72次之多。种种征兆表明,鲁迅在1925年前后应该是完全了解了自己的病情。而这时正是肺结核的发病原理刚被科学揭示,但又还没有有效治疗药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得了这样一种致死而又无药可医的慢性病,对于既有家族病史(鲁迅的父亲也死于肺结核)又有医学专业背景的鲁迅来说,应该比一般人更深切地感受到绝症的威胁。随着鲁迅对于自身病情的关注与担忧越具体,我们就越能从他作品中发现疾病感受的深刻印记,越能体会到“随着这种疾病加重,一个人如何变得消沉……”。④

参考文献:
①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0页。
②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刘北成、杨玉成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第11页。
③ 须藤五百三:《鲁迅先生的病》,《鲁迅研究资料》1979年第4辑。
④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123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