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营权力非常大,管理13个省,到底能调动多少野战军?
一个行营权力非常大,管理13个省,到底能调动多少野战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为了应对复杂的战局和庞大的作战需求,设立了行营这一特殊的军事指挥机构。行营能够下辖多个战区和省份,理论上可以调动上百万的部队。本文将详细探讨行营的设立背景、权力范围及其在实际运作中的效果。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战时期的一些部队编制,例如集团军、路军、战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抗战时期最大的编制,那就是行营。在抗战时期,出现了桂林行营和天水行营,按照当时的规定,一个行营能够下辖好几个战区、好几个省。那么,一个行营能够调动多少野战部队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行营的问题。认真的说,一个行营甚至能够下辖上百万作战部队。
首先,我们聊聊什么是行营。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行营并不是指挥作战的机构,而是古代皇帝的临时住所。在古代历史上,皇帝出巡或者御驾亲征,肯定需要在外地住宿。皇帝在外地的临时居住地,被称为行宫或者行营。主要看规模和具体外出的原因。例如康熙皇帝出巡的住所,被称为行宫。御驾亲征准噶尔部的住所,则被称为了行营。1912年,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
在此以后,皇帝成为了历史,但很多古代的称呼在短时间内仍改不过来。因此,在近现代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半古代半现代的称呼、机构。行营这个机构在近现代历史上,在30年代初期,为了统一指挥江南5个省的军队,共同围堵江西。南京方面在南昌建立了行营,被称为南昌行营。按照规定,南昌行营的主任,有权力节制江南5省的各路部队,兵力可能达到上百万。由此可见,行营的权力非常大。其实,这让作者想到了明朝的大学士督师或者清朝的大学士经略。
不过,由于各地军阀割据严重,很多军阀对于行营的命令阴奉阳违。例如福建、湖南、广东等地的军阀,对于南昌行营的命令并不当回事。后来,随着战局的发展,南京方面又在西南建立的重庆行营,负责节制川系军阀、桂系军阀、滇系军阀、黔系军阀等各路部队。不过,西南地区的军阀割据更严重,重庆行营一直面临政令不通的问题。进入30年代中期,行营这一机构被撤销。一转眼到了30年代后期,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战争。
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发展,北平、天津等城市先后失守,日本军队占领了华北、东南、华南的大片地区。在抗战期间,由于各个部队的编制空额都很大。依靠1个军或者1个师,很难对抗日本军队的1个师团。日本军队的1个常备师团,下辖了4个步兵联队和4个独立的骑兵、炮兵、工兵、运输联队,总兵力达到了27000多人。由此可见,日本军队的一个师团,明显超过了我国的一个军或者一个师。在抗战初期,我国部队的最高编制为路军,例如第19路军、第17路军等等。
由于各个路军隶属于不同的军阀集团,因此,各路军的兵力差距非常大。在抗战的最初期,总计出现了27个路军的编制。1937年12月,鉴于抗战的实际需要,各路军被改编为集团军。但是,由于战争规模太大,动辄需要几个集团军或者军联合作战的问题。但是,在集团军之上,没有更高一级的编制。各个集团军的指挥官,无法协调指挥。因此,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全国被划为了5个战区。1938年以后,由于战争局势不断的变化,战区的管辖区和数量在不断的调整。
1938年,全国的战区数量被调整为8个,分别是:第1、第2、第3、第4、第5、第8、第9、第10战区。8个战区的兵力相差很大,例如第8战区的管辖区为甘肃、青海等地,当时属于西北三马的控制区,三马总计只有几万兵力。第1、第2、第9、第10等几个战区,则位于抗击日本军队进攻的最前线,通常下辖了好几个集团军或者军,总兵力能够达到二三十万。我们以第9战区为例,下辖了4个集团军和直辖6个军,总兵力超过了30万。
鉴于当时的通讯、交通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以及日本军队的大规模进攻。南北各个战区很难协调指挥,鉴于抗战的需要。1938年12月,重庆方面设立了桂林行营和天水行营。按照规定,两大行营的权力非常大。桂林行营下辖第3、第4、第9战区,截止三个战区的各个部队。天水行营下辖了第1、第2、第5、第8、第10战区,总计负责陕、甘、宁、青、新、藏等13省,节制5个战区的各个部队。换而言之,一个行营甚至能够调动上百万野战部队。
到了1940年,由于东南亚的情况逐步恶化,又增加了一个昆明行营。按照道理来说,行营的权力非常大。但是,重庆方面经常越级指挥,所以,行营的地位很尴尬。此外,晋系军阀、桂系军阀、滇系军阀等下辖的部队,也不会服从行营的命令。鉴于行营的尴尬地位,1940年春天,桂林行营和天水行营被先后撤销,重庆方面开始直接指挥各个战区。严格的说,行营属于战争时期的临时性指挥机构。从行营的名称来说,有点半古代半现代的味道。在二战时期的西方国家,要么在集团军之上,出现了方面军这一编制,例如苏联的几大方面军。要么则是在集团军或者战区之上,建立了地区司令部。言而总之,各国的模式不同。
我们总结一下行营,行营前后存在了2年时间,属于战争时期的临时性指挥机构。按照道理来说,行营能够调动上百万的部队。但是,由于军阀实际控制、上级跳跃指挥等各方面的问题,行营能够下辖的部队并不大。当然,桂系军阀首领担任桂林行营主任以后,这一情况好了一点。关于抗战时期的编制问题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