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高度评价深中通道:展现中国实力
外媒高度评价深中通道:展现中国实力
深中通道历经7年建设,于6月30日通车。作为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拥有8条车道,以人工岛和海底隧道为特色。这座大桥的建设不仅展现了中国基建实力,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雄心。
深中通道历经7年建设,于6月30日通车。(资料图片)
香港文汇网报道,作为国家重大工程的深圳至中山通道(深中通道)历经7年建设,于6月30日通车。多年以来,深中通道的建设备受全球关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指出,即使在这一片以庞大、不断打破纪录的基建项目而闻名的土地上,深中通道也足够引人注目。报道指出,在毗邻港珠澳大桥位置再兴建作为巨型桥梁的深中通道,展现了中国的基建实力,以及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长的雄心。
报道还称,深中通道全长达24公里,合共拥有8条车道,以人工岛和海底隧道为多元特色,桥梁的建设在中国得到充分宣传,包括其创下多项新的世界纪录,"建设团队在短短一天内,铺设超过2.26万平方米的沥青,面积相当于50多个标准篮球场,效率非常高。"
大湾区布局需克服诸多挑战
深中通道项目规模庞大,不过CNN特别称,"尽管听起来很奇怪,但这并非全球最长达跨海大桥,这项荣誉属于主桥全长近30公里、距离其仅约32里外的港珠澳大桥。与这座连通香港、澳门与珠海的‘姊妹桥’一样,深中通道是中国发展大湾区总体规划的核心之一,大湾区正是全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地区。"
深中通道建设团队在短短一天内,铺设超过2.26万平方米的沥青。(资料图片)
报道分析,连通粤港澳三地的大湾区布局,需要克服诸多挑战,"该地区包含3个边界,居民们持有3种不同的护照和身份证,用粤语和普通话沟通,使用不同的货币,司机们甚至是在道路的不同侧行驶。这一切都意味着若无详细的布局,统筹整个大湾区、实现无忧无虑的公路旅行会遇到许多阻挠。"
港大学者:带来真正经济价值
CNN形容,大湾区规划的雄心壮志,正如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两座桥梁一样,"大湾区拥有约6,800万人口,涵盖包括香港、澳门、中山和深圳等11个城市,单是深圳便是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公司,以及社媒公司腾讯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上市企业所在地,它们为深圳赢得了‘中国硅谷’的美誉。"
报道相信,中国希望透过桥梁,将这个巨大且多样化的地区所有城市紧密连通。
报道访问香港大学中国外交政策事务专家斯特兰奇分析称,深中通道通车后,将大幅减少大湾区内多座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调节交通流量,"这座新的通道能够带来真正的经济价值。基础设施是 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中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关键纽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肖耿也称,深中大桥连通两座同在大湾区的内地城市,有助于加强人员流通、推动两地共同发展,"我相信人们无需为这座桥的使用量担心,它一定会出现人们争相前往的画面。"
印度专家:多方配合完善成关键
中国大型基建项目发展迅速备受关注。印度建筑企业Charish Architects主管、建筑师拉古等多名建筑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发展基建做到了多方配合,政府在提供充足资金同时,亦做好交通网长远布局;各间企业积极寻求先进的工程专业知识,提升了建设效率;企业亦注重跨国合作,更好地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中国基建实力。
善于运用建筑信息模型
拉古认为,中国工程团队在基建设计施工方面,拥有较为先进的专业知识。例如在基建规划时,中国企业善于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这种模型可以通过数码化方式,拆解建筑几何学原理、空间关系、地理信息、各种零部件性质及所需数量。中国企业还在许多基建中采用云端信息平台,配合建筑内置传感器,在施工期间和投入运作后,都能随时监控基建的建筑结构安全状况。
拉古还称,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当局在整合交通网过程中,未有过于依赖特定基建类型,全盘考虑了不同区域和不同业界的运输需要,令桥梁、隧道、铁路与港口等交通基建设施的专门团队,都能拥有用武之地。
专家亦表示,中国各间工程与建筑企业一直积极与国际伙伴合作,汇总各类专业知识和资源。许多跨国项目都协助企业加强中外交流、促进技术创新。
高超建桥技巧改变全球建设
中国的大型桥梁基建难度极高,吸引全球多国建筑业界注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位于中国贵州、历时数十年建成的北盘江大桥,桥下净空(即桥面至峡谷谷底垂直高度)达564米,是全球现时最高的大桥。多间英媒指出,建设桥梁适应贵州的地理环境、带动当地交通融合和经济发展,高超的建桥技巧改变了全球各地的桥梁建设。
最困难条件下建造北盘江大桥
英媒《每日快报》称,北盘江大桥属于悬索桥,几乎是在深山峡谷中"可以想像的最困难条件下"建造。不论是从大桥梁建设使用的高强度斜拉索,还是桥樑钢索采用的防腐材料与涂层,都应用了业界先进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待到2025年中国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建成,它将以625米的桥下净空高度,成为新的全球第一高桥梁。"
贵州北盘江大桥在深山峡谷中"可以想像的最困难条件下"建造。(资料图片)
英媒《泰晤士报》指出,贵州山地资源丰富、道路连结性差,当局开发桥梁弥补当地交通不畅,旨在改善民众生活条件,将偏远的山区与中国内地其他地区相连。如今贵州拥有1.2万座桥梁,全球最高的100座桥梁中,半数都位于贵州。便捷的交通令贵州乡郊农产品,可以快速配送到中国内地其他城市,有助提振当地经济。
报道也称,贵州的许多桥梁还成为新式旅游景点,例如贵州定期举行国际高桥极限跳伞运动等邀请赛,吸引来自全球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这片土地是欣赏两种奇观的完美地点:一种是自然景色,另一种是人类聪明、才智与决心的产物。"
助多地建桥推动经济 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近年在全球多地协助修建各类桥梁,许多先进的桥梁隧道技术得以应用於全球多地。从位於挪威北极圈範圍內的哈洛加蘭大橋,到位於炎熱的西非科特迪瓦的阿比讓四橋,多個中國協助建設的橋樑項目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也以基建外交形式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挪威哈洛加蘭大桥"全球最美"
哈洛加兰大桥全长1,533米,跨度达1,145米,是挪威第二大,也是北极圈内最长的悬索桥,为穿越挪威和瑞典西海岸的南北公路欧洲E6号公路提供重要捷径。大桥於2018年通车以来,作用日益增强,单是2022年便有超过159万辆汽车通过,较2019年通车首年增加35%。挪威公共道路管理局悬索桥计划经理卡森称,"这座桥梁带来的正面影响,令挪威北部的交通更为顺畅。"
哈洛加兰大桥所在的挪威纳尔维克市政府报告称,交通改善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尤其有利当地渔业和采矿业产品出口。造型优美的大桥也成为了纳尔维克的地标,从国际机场、游客中心,再到各间食肆和酒店,大桥的形象随处可见,被建筑业界称赞为"全球最美丽的桥梁之一"。
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西部、跨河连接两大经济区的阿比让四桥,於今年1月通车。其中主桥宽度达34米,是阿比让最宽的桥梁,有助于纾缓当地跨河交通挤塞问题。科特迪瓦总理芒贝称,大桥通车时适逢在科特迪瓦举行的非洲国家杯开幕前夕,为来自全球各地的球迷提供许多便利。
泰陆桥计划拟明年招标 中企拥先进技术获看好
泰国政府近年提出建造连接泰国东西岸的陆桥计划,希望作为马六甲海峡的替代贸易路线,项目总投资额预计达280亿美元(约2,186亿港元)。陆桥计划预计明年起招标,现时进入路演阶段。多个泰媒看好中国企业,认为中企过往已推出多项高性价比合作基建方案,亦拥有先进的港口及桥梁基建技术。
陆桥项目计划在泰国南部的春蓬府与拉廊府分别建设两座深海港口,其后利用铁路、桥梁和高速公路等基建道路,连接两个港口之间90公里的距离。在理想情况下,陆桥计划较马六甲海峡路线可缩短平均航行时间约4天,航运成本可降低15%。泰国交通部部长素利亚今年5月访华,进行陆桥项目路演,吸引30多间中国企业参与。
泰国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刊《泰国世界日报》分析称,想要妥善开发陆桥项目,泰方需保证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增加进出口货物量,足以与马六甲海峡直接竞争。在此情况下,中国基建企业拥有先进的建设技术、熟知完善的铁路系统布局,亦有国家级航运企业支撑,或会成为较好选择。
泰国总理赛塔今年初亦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陆桥项目与中国企业代表会晤。赛塔表示,他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其中,日后会提供更进一步的资料信息。
(来源:香港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