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倪鞋帽破局之道:淡季不淡,共富工坊助力鞋企转型升级
上倪鞋帽破局之道:淡季不淡,共富工坊助力鞋企转型升级
台州螺洋街道上倪村素有“雪地靴之乡”的美誉,拥有70多家鞋企。近年来,该村通过建立“鞋首同心”共富工坊,不仅打破了传统鞋帽产业的淡季困局,还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型升级。
螺洋街道上倪村是台州有名的专业鞋帽生产村,目前有70多家鞋企,以生产雪地靴、棉鞋为主,素有“雪地靴之乡”美称。
雪地靴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所以企业生产也分淡旺季,往年春节后到端午期间,园区大多数企业都会关门停产,但今年,却有了不一样的景象。
走在上倪村鞋帽产业园区里,不同于往年三四月的冷冷清清,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和随处可见的招工启事,都展现出了“旺季”才有的热潮涌动。
在路桥露宇鞋业的针车车间里,生产线正在满负荷地运转着,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双双鞋面在他们手里快速成型。企业负责人叶明正告诉记者,往年他们都是五月之后再开工,今年足足提早了3个月,能有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外贸渠道的打通。
“以前我们都是做内销,国内12月份天气冷过去了就卖不动了,但国外有些地方三四月份还是冷,雪地靴需求量还是很大。”在露宇鞋业的仓库里,叶明正指着货架上一箱箱标注着英文标识的鞋子向记者介绍道,“这批货等等就要发到法国去,那边的是发到澳大利亚去的。”
为了打破销售淡季的困境,2023年7月,上倪村“鞋首同心”共富工坊在相关部门和螺洋街道的帮助和支持下,建立了共富工坊直播间,开始探索实践跨境电商发展。
“我们组织了专业的外贸培训,增强了企业对国际市场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手把手教企业怎么入驻跨境电商平台。”“鞋首同心”共富工坊负责人李俊东说,共富工坊还定期举办国际商贸对接会,为企业搭建与海外买家的直接交流机会,促进外贸订单的增加。
在一系列创新模式下,企业纷纷开了“窍”。到目前,村里有十多家企业在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开了店铺,总体外贸销量比去年提升了20%。
除了外贸渠道的开拓,共富工坊还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帮助,协助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路桥都市家纺有限公司的办公区内,负责人童品云正向从义乌、东北等地赶来的客户展示今年的爆款厚底雪地靴,这款厚底是企业最新研发的,已经申请了专利。
“这款鞋子国外的用户很喜欢,这种鞋底现在就是爆款。”义乌来的外贸商俞小均说,他又追加了一批订单,这次是来验货的。作为最早跟上倪鞋业接触的外贸客户之一,他对上倪鞋业这两年的发展十分看好。“我们出口国外的话,上倪的鞋子各方面做的都比较好,我觉得上倪今年的销量还会翻倍。”
源源不断上门的客户,纷至沓来的电子订单,让童品云应接不暇,这是他办鞋企十五年以来,最忙碌的一个春季。
“我是两年前刚刚搬来上倪村鞋帽产业园的,以前做鞋都是单打独斗,现在加入了共富工坊,大家抱团取暖,对企业的帮助是很大的。”童品云说,来上倪的第一年,他鞋子的年产是20万双,现在已经达到了100万双。
“我们共富工坊就是希望把大家都联合起来,共同分享资源、共同开发资源,一起做大做强。”李俊东说,目前“鞋首同心”共富工坊已吸纳80余家鞋帽企业入驻,企业之间定期会开展座谈会,互相交流探讨。“像都市的这个厚底专利,现在就是免费给工坊内的其他企业使用,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共富工坊助力下,上倪的鞋帽产业产值和销售额均实现了稳步增长。2023年,上倪鞋帽企业全年销售量突破4000万双,同比增加60%,今年更是有望突破5000万双。
李俊东说,眼下上倪鞋帽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如何把握好这次机遇,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上倪所有鞋企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嘉伟鞋业的厂房二楼,一条崭新的流水线正在安装,这条产线是企业花费50万元采购的,主要是用来生产凉鞋和运动鞋。
“我们原来只生产雪地靴,太局限了。”嘉伟鞋业负责人陈岩玲说,有了这条新的生产线,企业一年四季都能动起来,产量各方面也都会有质的提升。
嘉伟鞋业的这次尝试,也是上倪鞋帽业接下来的转型方向,打破单一产品的局限性,转而向多元化鞋品发展,让产品档次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我们会进一步把‘鞋首同心’共富工坊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李俊东说,相信通过所有鞋企的共同努力,上倪鞋帽产业的牌子会越来越响亮,拥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