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林寨村:演绎四角楼千年客家传奇
河源林寨村:演绎四角楼千年客家传奇
广东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的林寨古村,拥有24座保存完好的客家四角楼,是中国保护最完整的客家古村之一。这里不仅保留着丰富的客家传统文化,还融合了广府文化、福佬文化乃至西洋文化,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林寨古村位于广东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是一处已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在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24座客家四角楼,其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文化底蕴之深厚,为国内罕见。中国博物馆学会会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曾对其作出“可与开平碉楼相媲美”的高度评价。
历史渊源与建筑特色
林寨古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秦统一岭南后,林寨属于古龙川县,县令赵佗令部下林姓将军在此筑寨据守关隘,得名林隘。后人因谐音将林隘改称为林寨,沿用至今。
自古秦汉以来,林寨就是东江上游著名的“商埠”,自广州、东莞、惠州、河源输入的货品先驳运到林寨,然后再转运粤北、赣南等地。
清末民初,富翁们纷纷在林寨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客家风格的大型四角楼,至今保留下的还有24座。这些围屋规模宏大,平面呈四方形,高墙合围,一般均高达10米,石灰夯筑墙体,四角都建有碉楼,外墙不设窗户,只设狭窄的枪眼和瞭望孔,大门和侧门都异常坚固,门外还用粗达10厘米的铁闩加固,防御性能极好,而且围内房屋众多,房间、仓库、厨房、厕所具全,天井里还建有水井,无异于一座城堡,这是客家建筑的一大特点。
踏入四角楼内,主体建筑大多为三进院落厅堂式布局。屋内有石雕、木雕等艺术装饰,无论是柱子、金枋、脊枋和屏风,均大量使用了镂雕、浮雕、圆雕等手法,雕刻有麒麟、瑞兽、梅兰菊竹、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等艺术图案和对联匾额。雕刻手法精湛,表面所镀金漆至今仍熠熠生辉,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湛、文化底蕴之厚重,在全国实属罕见。
文化传承与融合
一个古村能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与生活在其中的村民直接相关。如今的林寨古村,很多户人家仍然住着原住民。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30万大军平定岭南,驻军与当地土著通婚融合,形成林寨最早的“客家人”。元末明初,中原战乱,林寨迎来了大规模的客家迁入潮,有陈、黄、曾、林、赵、孙、朱、彭、苏、周、廖、杨、肖、钟、蓝、汪、伍、戴、王、华、魏、何、邝、程、袁、田、马、张等28个姓氏的客家人从福建、赣南、梅州等地迁入林寨。
千百年来,随着村民的繁衍生息,客家传统文化在林寨古村得到积淀与延续,客家山歌、婚俗、祭祖、“打醮”、船歌、妇女哭嫁歌、舞狮、香火龙、农事节日、年宵喜庆等风俗,在林寨村民中代代相传。
更为难得的是,林寨古村除了传承客家文化外,还聚合了广府文化、福佬文化乃至西洋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并存与融合。就广府文化而言,林寨古村1932年便建立了首个粤剧社,此后80余年常演不衰。就福佬文化而言,妈祖崇拜在林寨已有300多年历史;此外,村内还建有天主教堂,至今信众从未间断。
多种文化的融会贯通、演变流转,最终在林寨古村形成了“船艇上楼梯、蒲艾挂门楣、寿星遍乡里、木屐当马骑、摆指游河溪、龙王敢晒死、从不水浸街、火堆烧垃圾”等“古村八奇”的文化景观。此外,林寨古村还秉承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孕育出清嘉庆庚辰科状元陈继昌、清光绪直隶分州两广巡抚陈琼润和陈鸿鉴、陈兴堂、陈国相、陈雨翰等朝议大夫。据现有史料记载,明清以来,林寨共考取举人5名,贡生23名,秀才223名。民国和解放后,更是人才辈出。
旅游开发与保护
早在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独立大队》剧组就在林寨古村谦光楼拍摄外景。2010年5月,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王千率《阿妹》剧组在林寨古村拍摄,同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孟卫兵率队在古村拍摄。2010年12月,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鲍强率《故乡在召唤》剧组在古村拍摄取景。
自2002年以来,林寨古村所在的和平县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每年保持30%以上增长。这其中,林寨古村的贡献功不可没。根据河源市“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旅游形象定位以及和平县委、县政府“旅游旺县”、“文化和平”战略,林寨镇委、镇政府将古村综合保护与旅游开发作为传承客家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2011年4月,林寨古村旅游景区首期工程正式竣工迎客,林寨古村的保护开发揭开了新的一页。
2011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共有来自深圳、东莞、佛山等7个地市100多家旅行社的360名旅游业界代表来到林寨古村进行踩点考察。自开业至今一年多时间,林寨古村共接待客人21.39万人次。
目前林寨古村周边已经挖掘出留云岩、云外赏、天后宫、六角亭、关帝庙、七叠泉、撑腰石、蟾蜍石、蜢公树、丝线吊金钟等10个风景点,以古村为中心的旅游线路已基本形成。目前,当地政府正在抓紧推进林寨古村二期、林寨古村至公白颐和温泉度假区旅游公路、热水温泉-颐和温泉-林寨古村环线公路等项目。预计至2020年,林寨古村景区可累计接待游客33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亿多元,景区所属村民全民投入现代化观光农业,每亩土地可平均收入3600元,比传统种植水稻成倍增加收入。
当地政府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还积极探索综合性开发道路,在林寨古村同步开展“中小流域整治示范基地”、“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基地”、“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把古村落与怡和温泉、彭寨马塘三高农业基地、天上人间温泉度假村、热水漂流、东源板栗基地等周边旅游资源规划编织成区域链条式黄金线路,扩大景区范围,辐射带动周边7个镇25万人口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