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的《登科后》是一首充满喜悦与自豪的诗篇,生动描绘了诗人金榜题名后的得意心情。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还留下了"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唐代诗人孟郊在46岁那年终于考中进士,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登科后》。
原文
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日及第令人神采飞扬,兴致高涨。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注释
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称登科。
龌龊(wò chuò):原意指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放荡:自由自在,不受约束。这里形容诗人考中后的心情。
思无涯:思想开阔,没有边际。
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疾:飞快。
鉴赏
这首诗因为给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的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于是,诗人兴冲冲地骑马奔驰在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觉得马蹄格外轻疾,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他仿佛在说:术业有专攻,一考成名天下知。这种情绪是每一个努力追求目标的人都能理解的。
创作背景
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已经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立即作了此首诗表达难以自抑的激动心情。
参考资料:完善
1、田宝贵.春风得意马蹄疾——《登科后》赏析,名作欣赏,2008,(1).
成语
春风得意:指在春风轻拂中洋洋自得,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现多用于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也指得意。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现多用以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
简析
《登科后》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将诗人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他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后两句言其在春风里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的神采飞扬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表现出其极度欢愉的心情。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之颠。因而,其喜悦之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旦将这份喜悦之情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就会发现,这四个字,实是说尽了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与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孟郊的“春风得意”,又何止是个人的喜悦,更是对整个知识分子阶层而言的。因此,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性,更在于其深刻的社会意义。